给“拉面资本热”浇点凉水:是新风口,还是老套路?

出品|三言财经
作者|大鹏
互联网似乎没什么风口了 , 资本的身影已经无限下沉来到你我身边 。
最近看到的融资消息中 , 有很多是拉面的融资 , 均为头部投资机构 。 这些顶级投资机构怎么盯完"社区团购买菜"之后 , 又盯上拉面了?
本月初 , 遇见小面再次完成1亿元融资 , 估值高达30亿;一个月内“五爷拌面”获得了A和A+轮投资;和府捞面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
近一年以来 , 马记永、张拉拉、陈香贵、遇见小面、五爷拌面、和府捞面等连锁面馆都陆续抱得资本归 , 而且融资金额记录不断刷新 。
给“拉面资本热”浇点凉水:是新风口,还是老套路?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AI财经社
为什么说"浇点凉水" , 而不是"泼点冷水"?因为这个市场足够大 , 但同时资本的味道又似曾相识 。
那些干不下去的面馆 , 都啥原因?
资本重磅加持的面馆生意真那么好做吗?解答这个问题 , 首先看看那些倒闭的面馆都啥原因 。
重庆广电日前曾报道 , 重庆小面连锁品牌秦云老太婆摊摊面的一家加盟店 , 从今年1月份至今 , 六位员工一分钱工资都没有拿到 。 每个人半年的工资有两万多元 , 六个人加起来一共14万左右 。
该店老板称 , 他的这家加盟店已经营了四年 , 向总店交了加盟费 , 自负盈亏 。 前几年面馆效益都非常好 , 然而从今年1月份开始 , 面馆每个月都亏损两三万元 。 老板承认面馆经营不善 , 除了员工工资 , 还拖欠了三个月的房租 。
2014年 , 一个叫唐新宇的小伙创立了重庆盅盅面 , 其首家店是通过众筹的方式筛选了9个投资人 , 众筹了160万 。 定位高端 , 所以相对普通的小面馆 , 重庆盅盅面定价要贵一些 。
当年 , 盅盅面吸引了多家投资机构的关注 , 甚至喊出了要实现1个亿的年营业额的口号 。
爆红之后的盅盅面 , 短时间内开出十几家门店 。 唐新宇曾经对媒体称 , 第一个门店月营业额30万元 , 到2015年底共约12家门店相继开业 , 营业额已累积达2000万 。
到2016年的时候 , 资本已经开始回归理性 , 而唐新宇又迫切需要一笔资金渡过难关 。 于是在盅盅面的公众号上向粉丝私募A轮资金 。
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 , 盅盅面便募集到了来自10位投资人的1000万元资金 。 之后盅盅面的扩张到32家门店 , 其中加盟店数量占到了一半 。
然而在快速扩张之下 , 盅盅面却一直亏损运营 。 2016年年底 , 唐新宇断臂求生 , 关掉了8家门店 。
分析认为 , 导致盅盅面由兴而衰的原因是 , 旧的投资回报还没显现 , 新的资金又投了出去;人工、房租水电等都是消耗 , 快速扩展的成本高昂 ,
此外 , 盅盅面的团队也没跟上 。 在盅盅面发展的高峰期的时候 , 团队的核心成员还不足10个人 。 试问 , 10个人要管理和经营好32家店 , 能力和精力上怎么可能不捉襟见肘?
明星面馆都咋样了?
其实 , 不光是资本热衷于面馆生意 。 孟非、筷子兄弟、李晨、何超莲、吴京、岳云鹏等众多明星也都开起了面馆 。
2014年11月 , 孟非的小面正式在南京落户 , 开了第一家店开业当天 , 郭德纲、黄健翔等多位孟非好友前来祝贺 , 郭德纲还在微博上贴出了自己吃小面的照片 , 为老友“打call” 。
给“拉面资本热”浇点凉水:是新风口,还是老套路?
文章图片
随后 , 孟非的小面又在北京、西安、昆明等地开设分店 。 截止到2017年11月底 , 孟非的小面官方微博公布的门店达到了9家 。
给“拉面资本热”浇点凉水:是新风口,还是老套路?
文章图片
但没过多久 , 面馆的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 , 有网友爆料消费太贵 , 一碗面就接近40元 , 关键还不好吃 , 根本不值这个价 。
孟非后来似乎也是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 搞了一个所有的面一律五折的活动 , 但是依然没能扭转局面 , 短短半年时间 , 便是有三家分店关门了 。
李晨的面馆叫“零贰玖” , 在北京三里屯 。 在三里屯这样的地方 , 一碗面30元也不算贵 。
给“拉面资本热”浇点凉水:是新风口,还是老套路?
文章图片
但很多去过的人都说李晨的面馆很乱 , 没有招牌菜 , 没有重点菜 , 而且菜单的设计、点餐服务都有一定的问题 。 30块钱一碗的面里除了面条只有几根青菜和一些调料 , 一片肉都没有 。
有传言称李晨的面馆已经倒闭 。
去年7月27日 , 赌王三房千金何超莲宣布在香港旺角开设的牛肉面店关闭 , 受到疫情冲击 , 抵挡不住人流顿减和高昂租金 , 每个月都在赔钱 , 因此忍痛关闭分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