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顿”时代已经过去,千亿袋泡茶市场迎来新玩家


“立顿”时代已经过去,千亿袋泡茶市场迎来新玩家
文章图片
作者:田巧云 , 新零售商业评论高级编辑
“茶这个行业 , 需要沉淀 。 ”
这几天 , 中国茶饮行业如同7月的上海 , 一时艳阳高照 , 一时暴雨倾盆 。
先有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登陆港股 , 然而上市首日竟然破发 。 后有袋泡茶新秀“CHALI茶里”和“茶小空teakoo”相继获得融资 , 融资额均超亿元 。
资本对于茶饮市场的期待并非盲目 。
前不久 , 里斯战略定位咨询在FBIF2021食品饮料创新论坛现场发布的《4000亿增量背后的品类创新机会——2021中国茶饮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
2020年中国茶饮市场规模达4033亿人民币 , 近五年复合增长率7.2% , 预计到2025年 , 茶饮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645亿人民币 。
报告还显示 , 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主要由原叶茶及现调茶饮贡献 。
里斯咨询中国合伙人肖瑶表示 , 除了现调茶饮的高增速 , 原叶茶近五年市场体量也在平稳增长 , 预计未来五年增速将会进一步提高至11.3% , 突破3000亿元 。
消费者端一个很明显的感知就是 , 中国原叶茶市场诞生了一批新锐品牌 。 除了在产品形态上进行创新 , 特色的营销方式和独特的品牌定位 , 也帮助这些品牌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 。
那么 , 中国的原叶茶赛道究竟有多宽?袋泡茶品牌靠什么打造自己的竞争力?中国新锐茶品牌还将面临哪些挑战?
立顿的市场份额之外
中国茶文化追溯起来已有四五千年之久 ,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云南普洱、武夷大红袍 , 尽管这些茶品类人们耳熟能详 , 却至今没有诞生一个能和茅台比肩的中国品牌 。
“有品类无品牌”一度是茶行业最真实的写照 。
对于这个局面 , 茶里CMO林川认为 , 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传统茶行业的“三段非标” 。
前两段非标是指中国茶叶主要依靠人工种植、采摘以及炒制 , 最后一段非标则指在流通环节 , 茶叶因本身等级、产地、分量等原因 , 价格千差万别 。
“立顿”时代已经过去,千亿袋泡茶市场迎来新玩家
文章图片
这一方面导致原叶茶品类很难规模化与工业化生产 ,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人们在茶叶消费上的认知门槛 。
袋泡茶的出现 , 尤其是立顿在百余年的品牌发展中 , 通过工业化的加工方式把茶叶变成标准化的茶包 , 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原叶茶的便捷性及普及性 。
1972年被联合利华收编之后 , 立顿凭借联合利华全球庞大的销售网络 , 销量快速放大 。
1992年进入中国的立顿表现也很不俗 。 相比中国茶文化的传统与复杂 , 冲一杯袋泡茶 , 配一块小点心 , 立顿所传递的轻松又时髦的英式下午茶文化 , 很快被当时的年轻人接受 。
再加上亲民的价格和定位 , 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在茶消费上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 尤其是相比中国传统茶叶几十到几百元不等的价格区间 , 立顿的优势更为明显 。
现在 , 在立顿天猫官方旗舰店里 , 一款茉莉花袋泡茶销量最高 , 券后售价为39.9元100包 , 折合下来每包不到4毛钱 , 买2套还送马克杯 , 堪称白菜价 。
不过 , 据欧睿咨询的数据显示 , 2015~2019年的五年时间里 , 英国、美国和俄罗斯市场的红茶零售交易量下降了10% 。 立顿在全球的销量也开始下滑 。
去年下半年 , 联合利华宣布要在2021年底剥离旗下茶品牌立顿 , 消息一出 , 业界哗然 。
有观点认为 , 立顿业绩下行的重要原因在于其低端的品牌定位已经深入骨髓 , 即便立顿仍在寻求产品上的创新和迭代 , 仍然很难向上突破 , 抓住当前最具消费活力的群体 。
换个角度 , 立顿的劣势也是其他品牌的破局机会 。
与此同时 , 高达4000亿的市场规模 , 吸引了不少企业转身冲进茶饮大赛道 , 整个行业因此热闹非常 。
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 资本自然也不会放过其中的机会 。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 , 仅今年上半年 , 茶行业就发生了超过20笔的投融资 , 其中不乏凯辉、淡马锡、嘉御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身影 。
“立顿”时代已经过去,千亿袋泡茶市场迎来新玩家
文章图片
中国袋泡茶的崛起
除了行业规模的持续放大 , 与茶业相关的企业近几年的数量增长也十分惊人 。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7月9日 , 我国在业/存续“茶叶”相关企业共有149.1万家(包含个体户) 。
回望近十年的注册量可以发现 , 2010年“茶叶”相关企业注册量仅为4.15万家 , 到了2020年 , 这一数字为32.84万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