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3000万元的舱外航天服,为何不能带回地球?

航天员穿着价值3000多万元的舱外航天服进行太空作业 , 返回地球时却只能带回一双手套 。 经过改进后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重约130公斤 , 每一克产品的重量与等克黄金的价值相当 。 这么昂贵的航天服 , 为什么不带回地球呢?
舱外航天服为什么那么昂贵
经济学中有这样一个概念: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
造价3000万元的舱外航天服,为何不能带回地球?
文章图片
舱外航天服
这个概念放到舱外航天服身上同样适用 。 舱外航天服堪称世界上最复杂的服装 , 从内到外由特殊防静电处理过的舒适层、合成橡胶质地的备份气密层、主气密层、涤纶面料的限制层、隔热层和外防护层共六层结构组成 ,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经过47道工序 , 仅仅装配环节就需要近4个月的时间 。
造价3000万元的舱外航天服,为何不能带回地球?
文章图片
“飞天”舱外航天服结构
舱外航天服之所以要耗费这么多道工序、这么多天时间进行精雕细琢 , 主要是因为它充当着航天员舱外作业时的一道生命保护屏障 。 如果没有这道100%绝对可靠的屏障 , 航天员随时都有可能葬身太空 。
造价3000万元的舱外航天服,为何不能带回地球?
文章图片
飞天
航天员一旦离开空间站或者宇宙飞船 , 进行舱外作业 , 就要面临着极其复杂和恶劣的外太空环境 。 外太空的温度变化非常大 , 太阳直射到的地方温度可达130℃ , 太阳直射不到的地方温度又会迅速下降到零下160℃甚至更低 。 外太空宇宙辐射强烈 , 紫外线辐射强烈 , 还有未知的陨石和微陨石穿梭其中 。
因此 , 一套标准且合格的舱外航天服除了要具备舱内航天服所有的功能外 , 还要增加防辐射、隔热、防微陨石、防紫外线等功能 。
造价3000万元的舱外航天服,为何不能带回地球?
文章图片
刘伯明、汤洪波出舱作业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刘伯明和汤洪波穿着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高约2米 , 重约130公斤 , 能够满足160cm-180cm身高范围内的航天员穿着需求 , 穿脱只需要5分钟时间 。
舱外航天服与其说是一套服装 , 不如说是一套满含“黑科技”的微型航天器 。 据了解 , 我国的一套舱外航天服造价高达3000多万元人民币 。 据说 , 美国的一套舱外航天服造价高达1.5亿美元 。
舱外航天服为什么不能带回地球
造价如此昂贵的舱外航天服 , 航天员返程时为什么不能带回地球呢?
造价3000万元的舱外航天服,为何不能带回地球?
文章图片
舱外航天服
主要是不划算 。 载人宇宙飞船在发射升空和返回地面时 , 要充分考虑载荷、重量和成本问题 。 我们要知道 , 从地面往空间站运送一公升的饮用水就要烧掉数万美元 , 所以在设计宇宙飞船的有效载荷时要精确到克 。
一般来说 , 飞船返回舱的空间和载荷都非常有限 , 根本没有体积庞大、重达一百多斤的舱外航天服的容身之地 。
造价3000万元的舱外航天服,为何不能带回地球?
文章图片
飞船返回舱入地
航天员使用完舱外航天服以后 , 通常都会把它留在空间站以供下一批航天员使用 , 或者与飞船轨道舱一起坠入大气层中烧掉 。 具体到神舟十二号身上 , 刘伯明和汤洪波穿过的舱外航天服大概率会留在中国空间站 , 等到神舟十三号等下一批航天员入住时再重复使用 。
但是舱外航天服并不可以无限次重复使用 , 相反 , 它的使用寿命非常短暂 。 我国第一代舱外航天服的使用寿命是2年或5次舱外任务 , 最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使用寿命是3年或15次舱外任务 。 也就是说 , 航天员穿着这套舱外航天服每次出舱作业几小时 , 只能重复使用15次 , 而且还得在3年的有效期内 。
造价3000万元的舱外航天服,为何不能带回地球?
文章图片
太空机械臂
美国和俄罗斯的舱外航天服也是如此 , 甚至重复使用次数更加短暂 。
以“飞天”舱外航天服为例 , 刘伯明、汤洪波穿着舱外航天服出舱作业几个小时 , 每套航天服就等于折旧了200多万元人民币 。
从折旧和使用寿命考虑 , 舱外航天服带回地球的价值也不大 。
造价3000万元的舱外航天服,为何不能带回地球?】所以 , 与其花费远超舱外航天服本身价值的巨额成本把它带回地球 , 倒不如把它坠入大气层中烧掉划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