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下滑超七成 前程无忧退市进入倒计时


净利润下滑超七成 前程无忧退市进入倒计时
文章图片
净利润下滑超七成 前程无忧退市进入倒计时】《投资者网》陈思瀛
今年6月 , Boss直聘(NASDAQ:BZ)上市了 , 上市第一天市值达到148亿美元 , 坐稳中国招聘行业龙头地位 。 而老牌网络招聘平台——前程无忧(NASDAQ:JOBS) , 却在同一个月份宣布签订私有化协议 , 进入退市倒计时 。
前程无忧并非传统网络招聘行业退出美股市场的个例 , 智联招聘、58同城先后从美股私有化退市 。
促成它们递交接力棒的 , 除了自身停滞不前的业绩、持续不断出现的新竞争者 , 还有资本的理性与无情 。
巨幅下滑的净利润
根据前程无忧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 , 公司营收8.95亿元 , 同比增长13.2%;净利润5720万元 , 相较于2020年同期的2.05亿元 , 同比骤降72.1% 。
净利润下滑超七成 前程无忧退市进入倒计时
文章图片
(前程无忧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 , 前程无忧一季度的主营业务——在线招聘服务营收5.45亿元 , 相较去年同期并无增长 , 公司在财报中披露其未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今年春节对比往年的日期较为靠后 , 导致招聘旺季延迟开始 。
而公司的其他人力资源相关收入为3.498亿元 , 相较去年同期增长43.3% 。 前程无忧表示其增长因素系雇主对培训、就业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的需求推动 。 公司总体营收能够保持持续增长 , 正是得益于该业务的高速增长 。
此外 , 前程无忧持续下滑的毛利率也被市场诟病 , 根据前述财务报告显示 , 公司一季度毛利率为64.1% , 而根据公司2018-2020年年报 , 毛利率分别为72.8%、69.45%以及67.54% 。 公司在去年年报中对毛利率下滑的解释为雇员补偿费用增加和工作人员增加 。
雪上加霜的是 , 前程无忧报告期内的各项费用仍在增加 , 特别是营销费用 。 数据显示 , 其2021年第一季度的营销费用同比增长71.6%至4.74亿元 。 广告和促销费为2.31亿元 , 较2020年同期的7490万元增长208.8% 。 据业内人士分析 , 其营销压力可能来自于“云招聘”兴起的趋势 。
“云招聘”兴起企业数下滑
从去年开始 ,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 , 云招聘市场表现亮眼 。
疫情防控期间 , 线下招聘受限 , 云招聘逐步开始流行 , 相较于线下的专场招聘会 , “云招聘”不受时间约束 , 求职者随时可以点击进入自己感兴趣的招聘专场 , 通过扫描二维码或平台通道直接投递简历 , 部分企业的宣讲会还有回放功能 , 求职者可更轻松地获知企业信息 。 而随着“云招聘”的大范围流行 , “视频面试”、“直播面试”、“AI面试”等新兴招聘形态也逐渐被企业尝试和应用 , 来保障招聘计划的正常运行 。
今年一季度 , 在疫情的有效控制和就地过年政策的刺激下 , 产生了一波应聘高峰 。 据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报告》 , 在春节后“金三银四”的求职黄金期和高校应届生春招高峰期等因素影响下 , 一季度求职人数有明显回升 , 同比增加17.56% 。
Questmobile发布数据显示 , 自2019年二季度以来 , BOSS直聘使用频次逐步超越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等一众传统网络招聘企业 , 跃居行业第一 。
净利润下滑超七成 前程无忧退市进入倒计时
文章图片
(在线招聘平台MAU数据对比情况 , 来源:Questmobile)
显然在“抢夺”C端应聘者这一战上 , 传统网络招聘已经略逊一筹 。 究其原因可能与公司的战略定位有关 。 前程无忧联合创始人兼CEO甄荣辉此前曾向外界强调 , 前程无忧是一家ToB服务的公司 , 业务核心不在C端求职用户上 。
而更令前程无忧担忧的是 , 公司服务的B端企业数量同样也在不断减少 。 财报显示 , 其2018年、2019年、2020年服务的企业数量分别为48万家、42万家、36万家 , 近两年已累计减少12万家企业 , 降速明显 。 而从同季财报来看 , BOSS直聘的服务企业数量为360万家 , 猎聘服务的企业数量为73万家 , 均超过前程无忧 。
净利润下滑超七成 前程无忧退市进入倒计时
文章图片
(前程无忧服务企业数量下降明显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再加上今年央视“3·15晚会”爆出多家互联网招聘企业将用户简历泄露至灰色产业链 。 受此影响 , 前程无忧当日股价应声下跌2.32% , 并且APP遭各大应用市场紧急下架 。
前程无忧随后发布声明称将强化个人授权流程 , 但此类事件并非首发 。 2018年 , 前程无忧同样曾被媒体曝近200万的用户求职简历信息遭到泄露 , 十万条个人简历被挂在交易平台售卖 。 前程无忧为此前后采取了增设虚拟号码 , 强化个人用户授权流程 , 以及添加了“谁看过我的简历”的用户监测渠道等具体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