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无仅有!这个集团规模只有龙头的1/5,市值却是龙头的5倍

在之前的文章里 , 我们讲到了A股刚上市不久的鞋类代工厂——华利集团 , 华利集团可谓一上市就风华正茂 , 市值突破千亿 , 引来如高毅、高瓴、景顺长城等50多家机构争相调研 。
其实 , 反常识的是 , 华利集团并不是全球鞋类代工厂的老大 , 找道”cssx601318“注明:牛股就可以了!就是大家最常用的绿色社交軟件上 , 一个人能走多远 , 能有多大的成就 , 要看他与谁同行!只是行业老三(与老二体量差不多 , 应该今年就能超过老二了) , 看似位置差别不大 , 但营收比起裕元 , 那叫一个相差甚远(裕元是华利收入体量的5倍左右) 。
然而 , 华利刚上市不久市值破千亿 , 纷纷被资本市场誉为下一个申洲国际 , 而裕元集团一年营收500、600亿 , 市值却只有250亿左右 , 仅仅是华利的1/5 , 活脱脱一个牛夫人 。
这就神奇了 , 甚至都可以说绝无仅有了?行业老大的业务规模是老三的5倍 , 市值却只有老三的1/5 , 关键两个公司的业务都主要在中国 。 究竟是人性的毁灭 , 还是道德的沦丧?
那么问题来了?
小编在之前的系列代工厂文章里 , 如思摩尔国际、申洲国际、CXO等等讲到 , 中国由于人口红利、工程师红利 , 最是擅长做代工厂 , 中国制造天下无敌 , 而由于代工厂是toB端的 , 大的代工厂由于具备稳定分散的产能、低廉的成本、更多技术/专利的储备 , 基本都是大者恒大的趋势 。
怎么这套逻辑在华利和裕元这里就走不通了???
作为后来者的华利 , 怎么就不知不觉地在市值上甩出裕元这么大一截???要知道 , 这两都出自中国台湾 , 可不是什么国内代工厂靠成本优势反超国际巨头的故事 。
那么今天的文章 , 小编就给大家解答这个困惑 。
裕元的臭棋
裕元早在1988年便成立了 , 2012年收入、净利润到了一个高峰后 , 开始下滑 , 虽然后面营收慢慢又要回到2012年的位置 , 但净利润却再也回不去了 , 甚至越来越低 。
绝无仅有!这个集团规模只有龙头的1/5,市值却是龙头的5倍
文章图片
绝无仅有?华利集团规模只有龙头的1/5 , 市值却是龙头的5倍
背后的原因就在于 , 2012年 , 裕元的二代继承人接班了 , 其二代继承人并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代工厂 , 一上台 , 就大力发展零售业务 , 致力于将裕元从上游鞋类代工厂到下游渠道代理商一条龙统统打通 。
在2014年的时候 , 公司的零售业务(即代理自己代工的一些国际大牌做渠道零售业务)占公司的营收近25% , 到了2020年 , 零售业务营收已经占了公司整体收入的近一半 。
绝无仅有!这个集团规模只有龙头的1/5,市值却是龙头的5倍
文章图片
绝无仅有?华利集团规模只有龙头的1/5 , 市值却是龙头的5倍
看到这样的裕元 , 你很难再说他是一个纯粹的鞋类代工厂了 。
除此以外 , 公司的制造业务就一改之前来者是客(订单都接)的风格 , 不断的优化自己的客户名单 , 集中资源为品牌厂家服务 , 很多小客户就直接不要了 。
也许公司摊子铺得太大、精力不够 , 又或者是自己作死?
公司的代工厂多次发生罢工事件 , 比如 , 其位于东莞的裕元鞋厂在2014年发生连续10天以上的大规模停工 , 近6万员工(占总员工人数逾七成);位于越南的鞋厂也在2010-2018年间发生5次大规模罢工事件 , 总共涉及员工超20万人 , 多个厂区被迫停工 。
大规模的多次罢工 , 使得公司丧失了很多订单 , 对他的制造业务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
咱们看看近些年周边的传统零售 , 不论是永辉超市还是大润发亦或者沃尔玛 , 哪个日子好过了?线下的零售们受电商冲击无比严重 , 裕元这个搞线下零售的日子能好过嘛 , 用脚想也不能 。
比如 , 2018年的时候 , 公司的归母净利润比起2017年 , 同比下降了40.85% , 背后的核心原因就在于公司的零售业务营销开支大幅增长 。
绝无仅有!这个集团规模只有龙头的1/5,市值却是龙头的5倍】看看只做代工厂的华利集团近些年业绩涨不停 , 而把重心放在零售上的裕元 , 那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 。
裕元的股价也是在2018年达到巅峰后 , 就再也没回来过 , 啧啧啧 , 真惨 。
绝无仅有!这个集团规模只有龙头的1/5,市值却是龙头的5倍
文章图片
绝无仅有?华利集团规模只有龙头的1/5 , 市值却是龙头的5倍
正常情况下 , 代工厂就应该是大者恒大的 , 可自己作死的除外 。
做代工厂就好好做嘛 , 干啥非要向下游进军 , 要知道 , 下游零售和代工厂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逻辑 , B端代工厂需要的是产能、研发、低廉的成本 , 而C端零售 , 更重要的是营销能力 , 尤其是在电商冲击的当下 , 更加考验渠道是否能顺应大势完成数字化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