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再现5万年前的生物,科学家高兴不起来,这是危险信号!
笔者东邪
根据国内外媒体的报道 , 2016年是史上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年 , 那一年夏季西伯利亚的大部分永久冻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融化 。 其中有一块地区的冻土融化后 , 该地区有超过2000头驯鹿死亡、13人出现了病毒感染的情况 。 经过查证 , 原来是冻土的融化将冷冻了75年的炭疽孢子释放了出来 , 导致大量动物被这种致病微生物感染 。
文章图片
从那之后 , 高原冻土、高纬度冻土的融化成为了科学家关注的重点 , 他们认为通过研究冻土融化现象可以更深入了解气候变暖的影响机制 。 前段时间《当代生物学》再次发布了关于西伯利亚北极地区冻土融化的事件 , 这次科学家在冻土中发现了一只距今已经有4、5万年历史的史前动物 , 而且它的保存情况相当完好 。
文章图片
那么这只史前动物到底是什么动物?它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北极正在发生哪些变化呢?
披毛犀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根据《当代生物学》上的论文介绍 , 科学家在北极西伯利亚地区发现的古生物经过鉴定后确定是一种名为披毛犀的史前生物 。 披毛犀 , 顾名思义是一种身上长出长毛发的犀牛 , 厚重的毛发能够帮助它们适应寒冷的气候 , 而且毛发之下还有一层厚厚的毛皮和脂肪 , 这为披毛犀提供了御寒条件 。
文章图片
披毛犀生存在距今大约4、5万年的更新世 , 与猛犸象同期存在 。 成年披毛犀的身长达到3.5~4米 , 平均体重达到4.5吨 , 从目前的考古情况来看最大个体的体重可以达到7吨左右 。 以往发现的披毛犀和现代犀牛一样拥有相似的体型和形态 , 因此科学家认为犀牛类动物是一种血统比较原始的哺乳类动物 。
文章图片
披毛犀是一种生存能力较强的古生物 , 它们度过了地球的冰河时期 , 但最后在石器时代逐渐消失 。 这次在西伯利亚发现的披毛犀尸体原本被埋藏在冻土之下 , 被挖掘出来后研究人员发现它的保存完整度比较高 , 身上还保留着褐色毛发 , 头上的两个犄角也都保留完整 , 它应该是目前发现的披毛犀中保存完整度最高的一例 。
远古动物的出现说明什么问题?
完整披毛犀的出现能够帮助科学家更深入地研究这一种史前动物 , 从而更全面地梳理犀牛这一类动物的发展脉络 。 科学家在发现披毛犀的时候表现出了欣喜的心情 , 之后就开始慢慢转向担忧 , 因为他们认为能在北极西伯利亚地区发现完整的披毛犀尸体并不是什么好事 , 至少它的出现意味着气候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产生明显影响了 。
文章图片
长期以来 , 南极和北极是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两个地方 , 但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 , 两极地区的平均气温在不断上升 , 夏天甚至出现了颠覆认知的30摄氏度高温 。 在大约4、5万年前死亡的披毛犀经过漫长时间的地质作用 , 从而被埋藏在永久冻土之下 。 永久冻土意味着如果没有出现异常的气候情况 , 它是不会融化的 。
文章图片
【西伯利亚再现5万年前的生物,科学家高兴不起来,这是危险信号!】然而现在不断有史前动物从冻土中出现 , 这说明气候变暖的影响已经从中低纬度地区蔓延到高纬度地区 , 这对自然生物来说是不利的信号 , 对人类来说也是警告的信号 。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 , 2020年的平均气温和2016年不相上下 , 而科学家在不少冻土地区陆续发现了史前生物 , 它们似乎在警告人类 , 如果不改变气候变化的趋势 , 那么未来将会有更多问题发生 。
北极正在发生什么?
史前动物尸体的出现说明北极地区的气候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 , 北极地区的气候变暖速度是其他地区的两倍左右 , 这将导致北极地区出现许多气温上升的现象 。 实际上早在2020年 , 美国气象部门就已经监测到北极的夏季出现了38摄氏度的异常高温天气 , 因此北极高温天气是真实发生的 。
文章图片
气温上升将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 例如北冰洋变成完全无冰的海洋 。 有监测数据显示 , 在过去50年里 , 北极地区的气温上升了3~4是蛇毒 , 而且气温上升的速度是之前的4倍左右 , 这不仅导致永久冻土的融化 , 还导致大量海冰的融化 。 如果对比现在的北冰洋海面与30年前的海面 , 我们就会发现海冰的高度降低了1米多 。
- 中国在太空拍摄的第一张月面图像,早在几万年前远古人已经画出!
- 喜马拉雅发现15万年前外星人留言:果实成熟时,我们将再度归来!
- 它是已经消失几千年的巨蛇,本以为不能再见,却在2014年再现
- 祁连山再现豺群!巡护人员拍下现场视频,豺为何会沦落成这样?
- 30张活久未见的照片,鱼跃出水面吃树上的水果,1200万年前的螳螂
- 1800万年前,这种动物迁徙怎么“不走寻常路”?
- 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示2000万年前犀牛沿青藏高原北缘迁徙
- 巴西发现1.3万年前史前隧道,挖掘痕迹清晰,但建造者不是人类!
- 巴西发现1.3万年前史前隧道,挖掘痕迹清晰,但建造者不是人类
- 一万年前谁种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