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电”背后的原因有哪些,是否会成为常态?( 二 )


“限电”事件未来走向如何?
入秋以来 , 全国多地的限电似乎来的突然 , 其实有迹可循 。 年初大宗商品原材料大涨 , 碳中和概念的强调 , 年中国家电网表示连年亏损 , 政府禁止数字货币挖矿耗电 , 以及今年以来 , 煤炭价格的持续走高 , 都预示着我国电力即将或已经面临产能紧张的境遇 。
短时间内:面对冬季用电高峰 , 部分地区的限电仍会持续 , 并且会视情况出现更加严格的限电措施 , 但需调整方式方法 , 做到合理规划 , 有序停电 , 尽量降低民生影响 , 避免“一刀切”的做法 。 企业产能势必会受到影响 , 对于企业来说 , 订单履约率降低 , 影响市场份额 , 一些疫情恢复后刚发展起来的小企业可能面临关门的风险 。 对于国家来说 , 出口贸易交易额会受到影响 。 是否会像一些分析文章所述此举是为了宏观控制产能 , 对抗通货膨胀等 , 笔者认为 , 当前情况下基于前文所述的原因 , 是不得已而为之 。 是否还有其他深层次原因 , 此番限能是否可以对全球贸易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 有待商榷 。
长远来看:未来会出现电价市场化 , 电价的定价机制会进一步完善 。 今年火电因高煤价陷入成本倒挂发电困境不是一个偶发现象 , 不做出改变 , “限电”“电力短缺”很有可能会成为常态 。 今年年中发改委在回复居民留言时也透露出了该信息:“按照进一步深化电价市场化改革要求 , 下一步要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 , 逐步缓解电价交叉补贴 , 使电力价格更好地反映供电成本 , 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 , 形成更加充分反映用电成本、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居民电价机制 。 ”此外持续投入新能源发电 , 不断完善我国的发电结构才是长久之计 。
“限电”背后的原因有哪些,是否会成为常态?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