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功劳?大海后退,2000年来我国东部已“多出一个省的面积”

自地球形成以来 , 海洋的形成给地球带来了生命和发展契机 , 对维系地球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 海水和海洋生物在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也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
作为地球最大的储热源 , 全球海洋的大洋环流起着对高低维度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的作用 , 其中所形成的气候和风带对人类的渔业生产、航海以及海洋生物分布也有不小的影响 。 同时海洋带来的破坏和建造作用也不可小视 , 海洋强力的海浪拍打和洋流变化能够给海岸边上的陆地环境带来改变 , 甚至直接进行重建 , 比如的海岸侵蚀和堆积 。
谁的功劳?大海后退,2000年来我国东部已“多出一个省的面积”
文章图片
海岸线的推移
受海平面升降或者地壳活动的影响 , 如果海水侵入海岸便会造成海岸上升 , 反之海岸便会下降或者后退 。 除了海洋本身的运动外 , 冰川的影响也会作用于海洋 , 比如北极和南极地区便有着大量的冰层和冰川 , 冰川、冰层融化便会汇入海洋 , 海平面也会随之上升;与之相反冰川则又会变厚 , 海平面会逐渐降低 。
谁的功劳?大海后退,2000年来我国东部已“多出一个省的面积”
文章图片
作为常见的海洋活动 , 大部分时候 , 海洋的运动往往破坏性的活动会比较多 , 在风浪较多的地带 , 海水的拍打和侵蚀下 , 海岸不断受到冲刷 , 同时海浪拍打下来的岩石碎屑和沙砾也会不断地刷洗岸崖 , 被侵蚀的范围不断扩大 , 最后形成陡峭的悬崖直至被海浪冲毁 。
这样的变化一直都持续进行着 。 而这其中 , 海岸线的变化也受到水流中的泥沙影响 , 崩塌后的岩石碎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海岸进一步受到破坏 , 当河流将大量泥沙带入海洋时 , 泥沙便会在海岸附近堆积起来 , 日积月累沉积为陆地 , 海岸线便会向海洋推移 , 甚至形成新的地貌地形 。
谁的功劳?大海后退,2000年来我国东部已“多出一个省的面积”
文章图片
而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 , 海岸线的变迁非常明显且丰富 。 历史上至今发展变化较多的有渤海湾海岸、辽东湾海岸、苏北海岸、长江口海岸等这些海岸无疑对人类生产和城市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国内的海岸堆积主要受长江、黄河的影响 , 黄河作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一条河 , 平均每立方米的河水含沙量在37公斤 , 每年倾入海洋的泥沙量达到16亿吨 。 如此多的泥沙在入海处大量堆积 , 黄河河口每年约新增50平方公里的堆积地 , 这也使得海岸线不断后退 。
谁的功劳?大海后退,2000年来我国东部已“多出一个省的面积”
文章图片
谁的功劳?大海后退,2000年来我国东部已“多出一个省的面积”】沧海桑田的变化
在此之前 , 长江三角洲一块的陆地并没有现在这么多 , 距今3000年以前海岸线形成的时候 , 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逐步脱离了海侵的影响 , 开始得到发育 , 形成滨海湖沼低地平原地貌形态 , 早期的人类活动也开始出现 。 但长江三角洲发育过程非常缓慢 , 平均每年淤涨仅1~2.5米左右 , 主要在于这个时间段海平面相对稳定 。 其次是当时长江泥沙大多用于填充太湖以东地区 , 长江输送的泥沙有限 , 不及黄河 。
历史上三角洲地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捍海能力 , 到了唐宋时期 , 人们为了发展和生产开始了对土地开发和利用 , 大兴土木建设 。 由于长江流域人类经济开发活动不断扩大 , 植被破坏 , 水土流失不断加剧 , 河口外的长江泥沙沉积开始起涨 , 大陆海岸被推移至了下沙沙带以外的地区 。
谁的功劳?大海后退,2000年来我国东部已“多出一个省的面积”
文章图片
我国国内的堆积性海岸长约2000多千米 , 主要分布在渤海、江苏沿海的一些大河三角洲 。 这些海岸比较平直 , 且缺乏良港和岛屿 , 沿海海水浅 。 江苏沿海区域的五条沙、大沙、黄子沙、勿南沙等沙滩也不利于海上交通的发展 。
苏北平原的范公堤便是非常重要的地貌界线 , 也是苏州海岸发展中的重要历史 。 2000年前 , 海岸线还出于海州、云梯关、盐城、海安一带 , 盐城县城的东北角是以前重要的产盐地 , 公元八世纪时 , 在淮安、扬州之间修筑了常丰堰 , 但不久后便废弃了 。
谁的功劳?大海后退,2000年来我国东部已“多出一个省的面积”
文章图片
11世纪沿川河场修筑范公堤以抵挡海潮侵袭 , 这也从侧面表明海岸离堤坝不远 。 苏北海岸的主要形成时期在1128年~1855年之间约700年左右 , 黄河在铜瓦厢缺口南徙后 , 由于黄河所携带的大量泥沙 , 黄河三角洲快速向外延伸 , 大量泥沙在潮流和水浪作用下向南北岸堆积 。 云台山的阻挡和南部沉积量不大 , 形成了以灌云为中心的海湾地形 。 在18世纪中期直到19世纪中期 , 云台山山地与大陆相连 , 海岸快速推进 , 形成今日海岸概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