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书介丨恐怖与艺术,酷儿民族主义,情感政治( 二 )


乔万娜·博拉朵莉是瓦萨学院(VassarCollege)哲学和媒体研究教授 。 本书中文版由华夏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 。
3.
9·11书介丨恐怖与艺术,酷儿民族主义,情感政治
文章图片
PrecariousLife:ThePowersofMourningandViolence.JudithButler.本书收录朱迪斯·巴特勒的五篇文章 , 它们写于9·11事件后 , 回应了美国国内不断加剧的反智倾向和压制手段与美国对外的侵略行为 。 巴特勒注意到 , 恐怖袭击后 , 美国一方面对内强化民族主义话语、拓展监控手段、镇压政治异见、中止宪法权利、发展审查制度 , 另一方面对外发动侵略 , 拒绝反思自身 , 陷入暴力循环 。 她指出 , 长期作为特权/例外国家的美国在遭遇袭击和暴力时 , 不应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主权 , 而应借此机会从根本上重新构想社会关系和全球共同体 。 巴特勒从精神分析角度探讨了失去(loss)与暴力的关联 , 并指出 , 个体注定易受伤害的脆弱性、个体生命依赖他人/陌生人的必然性 , 均指向将人类相互依存状态作为全球政治共同体的公认基础的理念与实践 。 唯有如此恐惧与伤痛才能得到充分疗愈 , 悲伤与哀悼才不至于点燃好战的呼号、进而限于暴力的循环 。 本书收录的文章不局限于9月11日发生的事件 , 巴特勒还探讨了主权权力与治理术、无限羁押权与“无效生命”、批判以色列与“反犹”污名等相关问题 。本书作者朱迪斯·巴特勒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比较文学教授 。 本书中文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 。
4.
9·11书介丨恐怖与艺术,酷儿民族主义,情感政治
文章图片
OnSuicideBombing.TalalAsad.自杀式恐怖袭击为何尤其令人恐惧?是否存在“以宗教为动机的恐怖行动”?如果有 , 它与其他形式的集体暴力有何关联?自杀式炸弹袭击是否受某种“伊斯兰死亡文化”驱动?宗教人类学家塔拉尔·阿萨德试图通过《论自杀式炸弹袭击》回答上述问题 。阿萨德从根本上质疑了西方关于死亡和杀戮的假设 。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 相比恐怖活动 , 现代民族国家能在更大的广度和深度上毁灭生命、毁坏生活 , 但他们的合法暴力并未受到多少谴责 。 因此 , 大家关注的似乎并非杀戮行为本身或其带来的破坏 , 而是杀戮采取了何种方式、出于什么动机 。 在现代进步主义国家行使的合法暴力中 , 存在着某种死亡与“爱”、残忍与同情、消灭敌人与人道主义的结合 , 恐怖主义暴力则不具备这一特性 。 阿萨德的分析揭示 , 在当今恐怖行动与主权国家战争的二分背后 , 真正重要的差异在于两者的文明地位 。 这不是所谓“文明的冲突”(两套不相容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 而是“文明”(对生之渴望)对“野蛮”(对死之追求)的征服 。 善战胜恶的古老叙事在当下的“反恐战争”中找到了全新的表达方式 。 阿萨德认为 , 我们需要对塑造和推进如此话语的力量保持警惕 , 不断质疑和反思有关道德上善好和道德上邪恶的杀人方式的假设 。
为何西方对自杀式恐怖袭击惊恐万状(与此同时对战争的合法暴力习以为常) , 它有何特别之处?阿萨德的回答是:首先 , 在公共场合的意外自杀中 , 人类身体破碎、日常生活被打乱 , 且这种暴力中的死亡逃脱了民族国家的管制;其次 , 在自由主义身份认同下 , 犯罪和惩罚、损失和归还不可分离 , 这对现代法律的运作至关重要 , 而自杀袭击使这一链条断裂 , 因而尤其令西方现代主体无法容忍;第三 , 自由民主国家需要维系现代主体性的紧张关系(个体的自我表达与集体的法律服从、对生命的敬畏与对生命的合法毁灭、个体生命不可避免的衰败和死亡与在政治共同体中获得不朽的愿想) , 但当突然的自杀式袭击发生时 , 这些紧张关系有可能完全崩溃;最后 , 对自杀式袭击的情绪反应还与犹太教-基督教传统有所关联 , 在自杀式爆炸中没有救赎 , 只有无意义的死亡 。
《论自杀式炸弹袭击》一书绝不是在拒斥一部分暴行、而鼓吹接受另一些残忍行为 。 本书的目的在于揭开不言自明的假设背后的问题 , 充分搅动读者的不悦与不安 , 以促使我们反思自己的观念 , 对既存公共话语保持距离 , 因为这种话语中预先浸透了对恐怖主义、战争和自杀式爆炸等行为的规范性道德反应 。
本书作者塔拉尔·阿萨德是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人类学教授 。
5.
9·11书介丨恐怖与艺术,酷儿民族主义,情感政治
文章图片
CrimesofArtandTerror.FrankLentricchia,JodyMcAuliffe.杀人犯、艺术家和恐怖分子有何关联?他们需要彼此吗?在《艺术与恐怖的罪行》中 , 弗兰克·伦特里夏和乔迪·麦考利夫挖掘了文学创造力与暴力乃至政治恐怖之间的亲和关系 。 本书始于对施托克豪森的著名言论——911事件后 , 德国作曲家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KarlheinzStockhausen)将世贸中心的毁灭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作品” , 引发巨大争议——的讨论 , 经由对政治极端主义和前卫艺术运动自18世纪晚期以来的相互促进的历史的呈现 , 最后结束于作者虚构的穆罕默德·阿塔(MohamedAtta , 埃及恐怖分子 , 基地组织成员 , 9·11事件中19名劫机者的领袖 , 操纵美国航空11号班机于2001年9月11日上午8:46第一个撞向世贸中心北楼)与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HeinrichvonKleist , 德国浪漫主义剧作家 , 一生落魄、不受赏识 , 终自杀 , 作品在身后得到承认)的对话 。《艺术与恐怖的罪行》揭示了众多浪漫主义文学愿景背后的欲望 , 即破坏西方经济和文化秩序、实现“觉醒” , 而这与恐怖主义的欲望何其相似 。 两位作者认为 , 随着作家和艺术家的权威消退 , 继承这种浪漫主义破坏性传统的是罪犯和恐怖分子 。 本书通过分析高雅文化(例如华兹华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康拉德)和流行文化(通俗电影和小说) , 揭示出浪漫主义最为核心的艺术欲望——制造越界/越轨(transgression) 。 艺术家希冀成为反抗一切压迫的越轨者、违抗和颠覆制度的越界者 。 创作越界艺术的冲动于是与实施暴力的冲动危险地靠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