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の心事( 二 )


基恩士1974年成立 , 在三家公司里资历最老 。 它见证了日本半导体产业的黄金时代从出现到消亡 , 也见证了日经225指数从2000点涨到38916点 , 然后于云端坠落 。
上周一 , 日经225指数发布声明 , 基恩士被纳入成分股 , 这是影响滝崎登顶的重要事件 。 这个时间点 , 又是这家公司 , 很耐人寻味 。
被“钦点”之后 , 基恩士市值已经仅次于汽车巨头丰田 , 成为日本第二大公司 。 但实际上 , 2021年基恩士在世界500强的排名只是第107位 , 而丰田是第27 。
首富の心事
文章图片
所谓首富 , 自然代表着食物链顶端 。 但可惜这是条长长的螺旋链 , 爬到终点才发现 , 原来自己刚刚触及另一个世界的边缘 。
站在丰田的角度看 , 只要公司厉害 , 首富之位又算什么 。 然而丰田也还离游戏规则制定者差得远 , 这又要谈到什么是世上最好的商业模式了 。
孙正义作为投资家是很有些成就的 , 20多年前曾准确地在西湖畔抓住那次此生仅有的机会 。 但就算这样的好运再多几回 , 也不如百多年前三井高福的豪赌更富传奇性 。
在那之前 , 三井高利在17世纪创办的服装百货和地下钱庄生意虽然红火 , 充其量不过是另一个“柳井正” 。
直到1867年春天 , 9名武士来到京都二条城叩响了三井高福的大门 。 这年11月 , 第十五代幕府将军德川庆喜请求将权力交还给刚登基不久的明治天皇 。
靠着在维新运动中为倒幕派提供巨额资金 , 三井家得到了新政府的信任 。 有天皇撑腰 , 天底下还有难做的生意?
之后 , 三井先后代理了政府的国债发行和收租生意;1876年 , 三井创办日本第一家私人银行;1882年又在伊藤博文的帮助下分走三菱的海运生意;再后来建立了煤炭和造纸帝国 。
总之 , 三井几乎把触角伸到了所有关系国计民生的能源、化工、金融和军工产业 。 二战时还借着给侵略军提供情报和军费把工厂开到了中国 , 巧取豪夺之下 , 一度膨胀到整个日本经济的十分之一 。
首富の心事
文章图片
上海三井洋行旧址
二战后 , 三井被麦克阿瑟拆成170家小公司 。 但短暂消沉几年后 , 又借着朝鲜战争东山再起 。 如今三井财团看似销声匿迹 , 实际上只是通过大量分散持股 , 把帝国藏到了影子里 。
丰田不过是三井旗下在编企业之一 , 其余还有东芝、索尼、7-11、富士胶片、TBS东京电视台、札幌啤酒、东京电力等赫赫名企 。 大家互相帮衬 , 上面有人 , 谁也别想破产 。
这还没算那些三井打头的物产/银行/化学/信托/金属和军工产业 , 三井物产1993年就在世界五百强排名第一 , 三井住友银行是世界十大商业银行之一 。
所谓“大阪豪商一怒 , 天下诸侯皆惊” , 你说在三井眼里 , 小小首富 , 是不是可笑可笑?
3
海的那边 , 是什么?
三井确实够恐怖 , 但在日本 , 恐怖如斯的还有五个 。
首富の心事
文章图片
三菱、住友、富士、三和、第一劝银和三井一起组成六大财团 , 它们资助党派参选、与皇室政界通婚 , 顺便把生意做到全球每个角落 。
但生意不会永远那么好做 。 商君书说 , “国之所以兴者 , 农战也 。 今民求官爵 , 皆不以农战 , 而以巧言虚道 , 此谓劳民 。 劳民者 , 其国必无力;无力者 , 其国必削 。 ”
把农业换成工业 , 就是日本的处境了 。 天皇居所向南60公里就是美国在横须贺的驻军 , 这还怎么做生意?
上世纪70年代 , 日本集六大财团之力建立共同研究所 , 囊括日立、富士通、东芝、三菱和日本电气等顶级电子企业 。
依靠垄断性的技术创新 , 迅速在消费电子领域取代了美国的领导地位 。 后者当然不老实挨打 , 当即开展反倾销诉讼 。 随后日本半导体市场很快停止增长 , 几乎被韩国和台湾瓜分 。
在匮乏的自然资源下 , 日本的工业发展水平已经很值得钦佩了 。
不单体现在半导体产业 。 60年代 , 日本的钢铁产业一度傲视全球 , 吃掉了美国五成以上的进口市场;80年代 , 日本汽车在美国的市占率超过20% 。
商业政治从不分家 。 1985年 , 日本对美贸易顺差将近9万4千亿日元 , 美国对日赤字近500亿美元 。 美国反手一张“广场协议” , 直接拉闸二十年 。
当然 , 受制于人也并不一定难受 。 比如隔壁三星等财阀 , 实力不如三井没事 , 只要认同了买办这个身份 , 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 背后站着美国资本 , 总统也管不了财阀吸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