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的一字之变:没有“预见”就没有“遇见”
【合肥的一字之变:没有“预见”就没有“遇见”】合肥的一字之变【4】
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没有“预见”就没有“遇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8年前 , 在还是一片芦苇荡的上海浦东外高桥 , 中国在思考:如何试点先行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园区试验区 , 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
砥砺八载 , 从南到北 , 从沿海到内陆 ,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 21个自贸试验区组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雁阵” 。
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以下简称“合肥片区”) , 便是其中一只“大雁” 。 成立近一年来 , 合肥片区在探索中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 促进了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 , 推动了更大范围营商环境的改善 , 形成了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 。
这是对时代机遇的“预见” 。
——在推动新一轮全面开放格局的宏大实践中 , 合肥正努力与长三角“优等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 争当“上进生” 。
这是对自我认知的“遇见” 。
——成立以来 , 合肥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和内陆开放新高地 , 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 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更高质量发展 , 走出了一条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充分激发活力的发展新路 。
标签
试验 , 既是自贸试验区的名称前缀 , 也是自贸试验区探索更高水平开放的题中要义 。
用成绩说话 , 更能佐证这里的“试验”成果 。 在今年上半年公布的安徽自贸试验区10项标志性建设成果中 , 有5项与合肥片区有关 。 对合肥而言 , 改革红利和集聚效应正加快持续释放 。
为国家试制度 , 为地方谋发展 , 一批发生在这里的创新故事和背后的底层逻辑 , 正走出合肥、走出安徽、辐射全国 , 成为更大层面和更高视野中自贸试验区实践的新经验 。
“长三角G60跨区域产业链集成创新机制”制度创新案例入选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十大制度创新案例 。 今年5月 , 长三角三省一市签署了《长三角自贸试验区一体化发展备忘录》 。 三省一市自贸试验区将在项目协同、优化营商环境合作、创新理论研究交流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
这次深度合作 , 合肥片区将扮演什么角色?
文章图片
9月13日上午 , “中国环境谷”节能环保产业“双招双引”重点项目签约活动在合肥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 苏龙鹏摄
中国环境谷的建设 , 或许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 今年以来 , 以中国环境谷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实验室 , 是我国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 , 未来将建成为大气环境监测关键共性技术创新配平台、国际一流的大气环境监测高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基地 。
科技创新策源地 , 无数的案例不断涌现 , 源自基层的原始创新精神正在激发着这片热土 , 迸发出更大更强的改革活力 。
路径
“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 。 ”一句话为21个自贸试验区指明了方向 。
纵观各个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实践 , 不难发现 , 制度创新早已成为它们的共性“标配” 。 然而 , 这并不意味“只有同一条道路” , 凭借着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 , 各个自贸试验区也遇见了“独一无二的精彩” 。
文章图片
2020年9月24日 ,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肥正式揭牌 。 来源:安徽日报
本源司南 , 便是合肥片区精彩故事的生动缩影 。 今年2月8日 , 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在合肥市正式发布 。 该系统由合肥企业自主研发 , 实现了量子资源系统化管理、量子计算任务并行化执行、量子芯片自动化校准等全新功能 , 助力量子计算机高效稳定运行 , 标志着国产量子软件研发能力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
围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 , 特别是针对合肥片区的集成电路、量子科技 , 芜湖片区的全球国际货运枢纽 , 蚌埠片区的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等产业 , 安徽自贸试验区增强对全球科技、人才、金融等优质要素的集聚能力;扩大先进制造业和科技、电信等服务业开放 , 打造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 。
对企业而言 , 资金线就是生命线 , 合肥片区释放出改革红利恰恰就包括资本力量 。
- 冷空气,气温|12月的开篇全省放晴,冷空气余威尚存
- 桥西区|桥西区关于紧急寻找次密切接触者同空间人员的公告
- 接触者|化德县关于急寻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的公告
- 北极和南极——地球上未被开发过的“宝库”
- 哈维尔穿越是真是假,真有平行空间吗?2027年的人类都消失了?
- 10条关于大白鲨的冷知识,幼鲨在母亲子宫里就开始互相残杀
- 格陵兰岛出现强降雨,雨量相当于500个西湖,什么原因导致的?
- 入殓师:因为被尊重而成为人
- 20多张显示世界仍然充满谜语的图片
- 夫妻俩淘来一块石板当咖啡桌用了半辈子,竟是罗马帝国的珍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