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的两大核心投资逻辑:电堆与关键材料( 二 )


2、储运氢
储运氢技术作为氢气从生产到利用过程中的桥梁 , 至关重要 。 可通过氢化物的生成与分解储氢 , 或者基于物理吸附过程储氢 。 储氢方式比较如下表所示 。
氢能的两大核心投资逻辑:电堆与关键材料
文章图片
氢能源具有质量能量密度大但体积能量密度小的特点 , 制约其储运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于兼顾安全、经济的前提下 , 提高氢气的能量密度 。
综合表2及当前行业情况分析 , 高压气态储氢技术成熟、成本较低、应用最多 , 但并非最佳方案 。 有机液态储氢凭借其安全性、便利性及高密度的特点 , 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 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
此外 , 基于我国现有的天然气管道进行氢气的传输是否可行 , 也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
3、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通过电化学反应将氢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 清洁无污染 , 能量转化效率高 , 是氢能源的最佳利用方式 , 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2009—2018年全球燃料电池出货量统计如图2所示 , 由图可见出货量统计数据增势明显 。 燃料电池类型主要包括碱性电解质、质子交换膜、磷酸、熔融碳酸盐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区别在于电解质和工作环境温度不同 , 适合的应用场景也有差异 。
氢能的两大核心投资逻辑:电堆与关键材料
文章图片
各类型燃料电池相比较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效率为40%~50% , 启动快 , 比功率高 , 结构简单 , 处于商业化前沿 ,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氢储能系统中应用较多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效率为55%~65% , 余热利用价值高 , 热电联供效率高 , 但运行温度高 , 启动速度较慢 , 适用于热电联供模式 。
近年来我国氢能燃料电池技术整体上取得了长足发展 , 但存在主要部件依赖进口、电堆和系统可靠性需提高、标准体系需健全完善等问题 , 仍是制约氢储能系统发展的关键因素 。
03
氢储能系统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
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新增电力的主力 , 新增装机容量及累计装机容量均排名世界第一 , 清洁能源替代作用日益显现 。
氢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与能源供给侧配合、与分布式能源发电和电网发展相结合 , 可减少新能源出力不稳定等问题 , 其应用价值愈加突出 。
1、可再生能源高占比电力系统应用模式
如截至2019年底 , 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500万kW , 占区域内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70%以上 , 预计2030年实现零碳排放 , 形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体系 。
在此种可再生能源高占比的电力系统中 , 风电、光伏的出力不确定性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一定影响 , 将氢储能系统作为消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载体是可行的 。
风电、光伏出力受限时 , 利用富余的可再生能源进行制氢 , 并作为备用能源储存下来;在负荷高峰期发电并网 , 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 减少弃风、弃光 , 增强电网可调度能力并确保电网安全 。 未来随着规模化的氢储能系统的应用 , 可利用储氢实现跨季调峰等应用 。
此外 , 利用大规模不可控的可再生能源来制氢是完全清洁无污染的 , 是真正意义的“绿氢” , 同时可为煤化工和石油化工提供洁净的原料氢 ,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 对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是有利的 。
2、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应用模式
氢储能系统具有可长期存储、能量密度高等优势 , 将其作为一种电能存储方案进行推广利用 , 进而解决区域电源和负荷的匹配问题 , 可一定程度上延缓较为偏远地区微电网的电力设备投资 。
例如英国的柯克沃尔小镇氢能生态社区 , 因其位置相对偏远 , 小镇利用弃风和潮汐发电进行制氢 , 再通过燃料电池为汽车、船舶提供动力 , 并实现热电联供 。
3、热电联供应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