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坑”服饰为何从小众变主流?背后竟有这样的原因!


“三坑”服饰为何从小众变主流?背后竟有这样的原因!
文章图片
作者|任彤瑶
01|风潮再起
2017年前后 , 三坑行业曾经热闹过一段时间 , 在当时 , 作为小众文化和爱好的代表赛道 , 获得过一些资本的青睐和期待 , 但因为人群天花板低、产业链条不成熟等原因 , 此后对这个领域的热情一度变淡 。
进入2021年之后 , 三坑风潮再起 , 与整体消费环境变化有关 。 三坑逐渐从一个文化概念向新消费打法靠近 。
首先是人群的拓展:90后逐渐成为市场主力 , 与起紧密相连的泛二次元类文化消费随之崛起 。 2020年 , 腾讯发布的《00后兴趣报告》中提到 , JK制服、汉服、Lolita“三坑”是Z世代话题中的热度前三位 , 62%的00后“愿意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
其次 , 短视频与直播让三坑服饰在大众层面持续获得曝光 。 华裳九州主理人张瑜上半年出席行业论坛时透露 , 汉服市场2019年增长的速度最快 , 主要因为抖音上有大量的网红穿汉服 , 吸引了一波非圈内的人群开始购买汉服 。 从数据上看 , “中国华服日”“西塘文化节”、天猫国潮“国风大赏”等一系列活动也使汉服整体销售额有了明显的提高 。
“三坑”服饰为何从小众变主流?背后竟有这样的原因!
文章图片
另外在消费风潮兴起的驱动下 , 大量原创“三坑”国牌诞生 , 三坑服饰变得更易得 。 如三坑中的Lolita与JK都是舶来品 , 很长一段时间里 , 国内的爱好者都通过代购、海淘等方式购买日本等地区的Lolita与JK品牌 , 且不论日牌定价多为千元级别 , 购买等待的过程本身就是门槛 。 相比之下 , 新生国牌们价格梯度明显、购买方便 , 直接鼓励了更多人尝试三坑服饰 。
在汉服领域 , 价格下调的趋势更明显 。 前段时间备受关注的山东曹县汉服产业带 , 就是一个从廉价演出服转型生产汉服的典型案例 。 不同于此前动辄数百上千元、制式繁复的高端汉服 , 如今消费者们能在短视频与电商平台上 , 以不超过百元的“白菜价” , 低成本购入整套已经搭配好的汉服 。
2020年 , 三坑第一次在淘宝上成为百亿品类 。 上半年在天猫购买汉服的消费人数在2000万以上 , “双11”期间 , JK、汉服、洛丽塔成交额增幅是女士衬衣的1.26倍 。
淘宝服饰负责人乔乔今年接受采访时说 , “三坑”的突然爆火是年轻消费者给服饰行业带来的全新气象 。 年轻人表现出了“去品牌化”的趋势特征 , 不再拘泥于品牌背书 , 更关注衣服本身是否足够好看 , 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正在变得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 。
“三坑”服饰为何从小众变主流?背后竟有这样的原因!
文章图片
电商与内容平台需要发掘新的增长空间 , 三坑被认为是青年文化与新消费交叉领域上 , 一个具有想象潜力的类别 。 从2019年至今 , 淘宝在多个场合释放出扶持三坑的信息;快手今年对二次元电商的扶持上 , 三坑是其中一个主要类目;在小红书上仅仅搜索JK , 相关笔记就有76万+条之多 。
兴趣、内容与消费的结合被不断强调的当下 , 三坑凭借与二次元、零售之间天然的紧密关系 , 吸引了不少新面孔进入这个领域 , 比如内容平台、游戏与潮玩公司 。
三坑孵化公司载艺星辉在2020年获得叠纸游戏的投资;腾讯、米哈游今年初成为了泛二次元少女生活集合店“十二光年”的新股东;UP主小豆蔻儿创立的汉服国风品牌“十三余” , 今年刚完成过亿人民币A轮融资 , B站联合领投、泡泡玛特跟投;电魂网络最近也投资了汉服品牌“池上月” 。
02|集合品牌
新消费浪潮下的三坑看起来颇有前景 , 但这个品类还处于非常初期的发展阶段 。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 , 国产三坑至今没有诞生一个稳定的大型品牌 。 业内虽然不乏名气渐起的新锐公司 , 也诞生过破圈的爆款单品 , 但规模始终难与时装做对比 。 三坑服饰精细繁多的产品风格、差异巨大的人群兴趣 , 让单一品牌在扩大规模时很容易遇到瓶颈 。
以Lolita品类为例 , 就有暗黑系、甜美系等细分风格 , 圈子里的爱好者往往对每个店的调性都有明确定位 , 风格很难突破 。 如Lolita品牌星芙颂 , 早在2017年就意识到单一品牌运作有局限 。 "一旦产品风格发生改变 , 消费者就会觉得你不专业 , 可能同一条裙子换一家店就会卖得更好 。 "创始人杨月在2017年接受《三声》采访时表示 , 即使是销量不错的店 , 也会受到人群天花板的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