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相濡以沫的婚姻,不如相忘于江湖的爱情( 二 )


王小波:相濡以沫的婚姻,不如相忘于江湖的爱情
文章图片
但王小波不想放弃这段来之不易的感情 , 便把这两张电影票退了回来 , 并附信:“你应该从这张信纸上闻到二锅头、竹叶青等多种味道 , 因为何以消愁 , 唯有杜康 。 ”并且幽默地打趣称自己可比动物园的爬虫好看多了 。
随后王小波又寄了几封信 , 表述了自己的爱意 , 李银河最终还是被王小波的才气、文笔打动了 , 两人再次和好如初 。
李银河通过这次的分手看出了王小波的爱意和幽默风趣 , 有时候长相并不代表一切 , 只有选择真正懂自己的人才能够长相厮守 。
王小波:相濡以沫的婚姻,不如相忘于江湖的爱情
文章图片
在1978年 , 王小波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 在两年后 , 二人结束了爱情的长跑 , 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
按照传统的观点 , 李银河算不上一个好媳妇 , 她既不会做饭 , 也不喜欢做家务 , 而在传统家庭中 , 女人生来的使命仿佛就是传宗接代 , 但李银河偏偏是个例外 。
这对夫妻的思想无疑是前卫的 , 就是放到今天 , 也鲜有丁克家庭 , 在80年代的传统年代 , 两人决定一生不要孩子!
即使李银河称不上传统的好媳妇 , 但王小波依旧爱她到骨子里 , 他爱李银河那真诚而又傻气的模样 , 爱她那勇敢而又强烈的态度 。
王小波把对李银河的爱写进了诗里、情书里 , 毫无掩饰 。 李银河这时才相信没有样貌作为支撑的爱情依旧美好、浪漫 。
王小波:相濡以沫的婚姻,不如相忘于江湖的爱情
文章图片
彼此的坚守
在1982年 , 李银河选择前去美国留学 , 王小波毅然决然地追随 , 但刚去美国的二人由于没有太多积蓄 , 生活无比拮据 。
无奈之下 , 二人选择勤工俭学 , 一个在后厨刷碗 , 另一个则当服务员 , 但李银河不忍心让王小波那双写作的手 , 用来刷盘子 , 便担起了家中挣钱的重担 。
一眨眼几年过去了 , 在后来的采访中 , 李银河回忆起在美国的这段经历 , 嘴角不自觉中露出了微笑 , 因为这是她认为这几年虽然生活上过得拮据 , 但是二人最快乐的几年 。
王小波:相濡以沫的婚姻,不如相忘于江湖的爱情
文章图片
回国之后的二人终于在1989年苦尽甘来 , 这一年 , 王小波开始发表自己的作品 , 王小波的作品一时间在文学界 , 掀起了一阵热潮 。
王小波凭借自己幽默而又黑暗的文笔吸引了大量的读者 , 后又因时代三部曲 , 把王小波推上了文学巅峰 。
时代三部曲中最出名则非《黄金时代》莫属了 , 书中的主人公王二大概就是王小波的人生缩影 , 他渴望像王二一样 , 无时无刻都充满了蓬勃的活力 , 面对生活的压迫 , 他不妥协 。
王小波:相濡以沫的婚姻,不如相忘于江湖的爱情
文章图片
在书中所讲述的关于下乡青年王二和陈清扬之间“爱而不得”故事 , 凄美而又热烈 , 两个孤独、无处安放的灵魂在碰撞在一起的那一刹那 , 激情荡漾 , 可最终迫于外界的压力 , 二人分道扬镳 。
多年后再次相见的二人再也没有了曾经的阻碍 , 可以自由的呼吸 , 自由的恋爱 , 但却没有了曾经的激情荡漾 。
在王二的眼中 , 陈清扬是一个完美的女人 , 是少年时懵懂爱情中的初恋情人 , 王小波所创造的这段爱情正是自己对于爱情的见解和向往 , 幸好在现实生活中他遇到了李银河 , 成就了他渴望的爱情的模样 。
王小波:相濡以沫的婚姻,不如相忘于江湖的爱情
文章图片
1997年 , 身在美国的李银河接到了一个国内的电话 , 声称王小波去世了 , 李银河听到这里 , 整个人都懵了 , 脑子里一直回荡着那句话 。
伤心到极点的李银河已不知所措 , 她懊悔为什么自己在王小波心脏病发作时没有陪伴在身边 , 导致他孤独地离去 , 甚至都没有见到他最后一面 。
李银河怎么都无法相信那个给自己写信的爱人就这么离去了 , 唯一给自己留下的 , 只有那充满爱意的情书 。
李银河想念王小波 , 她时常拿起王小波曾经写过的情书 , 一看就是一整天 , 最后她把王小波留给自己的情书整理出来 , 出版了《爱你就像生命》这本书 。
王小波:相濡以沫的婚姻,不如相忘于江湖的爱情
文章图片
小结
“你好啊 , 李银河” , 这句话频频出现在王小波为李银河所写的书信的第一行 , 王小波对待爱情就犹如书名一样 , 爱李银河爱到了骨子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