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的孩子,遇事就大哭大闹,这不是矫情,而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邻居有个五、六岁的孩子 , 经常和我家小朋友一起玩 。 但是 , 那个小孩一言不合就容易“翻脸” , 动不动就大哭大闹 , 有时候甚至会直接倒地撒泼 , 着实让人头疼 。 有时候我都会困惑 , 我家孩子经常一起玩 , 会不会受到影响?
有时候 , 几个小朋友一起玩 , 中间要是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 比如有小朋友不听她指挥了 , 她就会当场“翻脸”:我讨厌你 , 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又或者很委屈地突然大哭起来 , 严重的时候 , 会在地上打滚 , 哄也哄不好 。
六岁的孩子,遇事就大哭大闹,这不是矫情,而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文章图片
六岁的孩子,遇事就大哭大闹,这不是矫情,而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话说孩子最怕妈妈 , 但是 , 很多时候妈妈也很难哄好 。 每次不是以妥协的方式 , 让孩子止住哭闹 , 就是妈妈用强制性的行为制止 。 比如 , 妈妈会承诺孩子答应他什么要求 , 或者让孩子玩游戏之类 。 而面对孩子的问题 , 妈妈的解释就是 , 孩子矫情 , 不用管她 。
孩子的这种反应真的只是因为矫情吗?
孩子处于婴幼儿时期时 , 哭闹是一种本能反应 , 他们会通过哭闹的这种方式 , 向父母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情绪 。 比如饿了、尿了 , 或者要抱抱等等 。 但是 , 对于一个5、6岁的孩子来说 , 完全可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情绪 , 但是他却习惯用婴幼儿的那一套 。 这足以说明 , 孩子虽然在慢慢长大了 , 但是他的心智仍然停留在婴幼儿时期 , 没有长大 , 也就是传说中的“巨婴” 。
六岁的孩子,遇事就大哭大闹,这不是矫情,而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文章图片
在《孩子挑战》这本书中有讲过:“如果我们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方向 , 就必须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 , 否则我们几乎难以改变他们的行为 。 ”
我们如果需要解决孩子无故哭闹、在地上打滚的这些问题 , 前提就是我们需要了解孩子 , 弄清楚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很明显 , 这个孩子缺乏安全感 。
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心理的安全感 , 指的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 , 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 。 其中 , 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感到被拒绝 , 感到不被接受 , 感到受冷落 , 或者受到嫉恨、受到歧视;感到孤独、被遗忘、被遗弃;经常感到威胁、危险和焦虑 。 对他们抱不信任、嫉妒、傲慢、仇恨、敌视的态度 。
六岁的孩子,遇事就大哭大闹,这不是矫情,而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文章图片
当这个孩子只要遇到事情不满意 , 她就会因为感受到了不被接受 , 而哭闹 , 或者是在地上打滚;当其他的孩子没有听这个孩子指挥的时候 , 她感受到了被拒绝、冷落、甚至是嫉妒和威胁 。 而孩子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行动 , 来释放她的这种情绪 , 同时以此获得家长的关注 , 从而感受到安全感 。
所以 , 解决这个孩子的问题 , 就是要给足她的安全感 。 其实 , 回顾下这个小孩的喂养经历 , 也是很动荡的:刚出生的时候 , 妈妈自己带孩子 。 后来因为妈妈要工作 , 就由爷爷奶奶带 。 中间 , 妈妈和老人的育儿分歧 , 又产生了各种激烈的矛盾 。 而其中主要的矛盾 , 就是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溺爱 , 妈妈不能接受 。 不能接受的 , 还有孩子现在的性格特质 。
六岁的孩子,遇事就大哭大闹,这不是矫情,而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文章图片
在外面孩子犯错的时候 , 老人表现出来的是极力的包容 , 甚至是袒护 。 孩子遇到事情就是歇斯底里的大哭 , 而老人对孩子 , 除了无条件的满足 , 还有各种包办 。 而老人的这些行为 , 也没有从根本上缓解孩子的问题 。
针对这个家庭 , 要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 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1、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 家庭氛围对孩子性格特质的影响还是影响很大的 。 他们会吸收这个家庭里的价值观、道德感、还有生活习惯等等 , 总是 , 孩子会通过对家庭关系的感知 , 来体验这个社会关系 。 所以 , 不管家人之间有什么矛盾 , 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 , 正面冲突 。
六岁的孩子,遇事就大哭大闹,这不是矫情,而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文章图片
2、接纳孩子的同时 , 慢慢纠正问题
孩子的有些问题 , 在家长看来都是小问题 。 但是 , 如果不及时纠正 , 问题就一直在那 , 甚至会越变越大 。 就像是衣服上破的洞 , 如果不及时修补 , 在穿的过程中 , 可能导致洞被拉扯得越来越大 。 接纳孩子的不足 , 在慢慢的去纠正这些问题 , 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