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涿鹿桥山,穿越五千年的历史尘雾,我们来看看轩辕黄帝的丰功伟绩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座文明了几千年的山,叫做“桥山”,这座神奇的桥山位于今涿鹿城东南20公里处,以山顶有天然形成的拱形石桥而得名。因其东峰天然形成的拱形穹窿,又得名“穹山”。《山海经》记载为涿鹿桥山为“穷山”。此书以涿鹿县南、北京西北的灵山为坐标,里面记灵山北为“轩辕之丘”。轩辕之丘北为穷山。穷山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
涿鹿|涿鹿桥山,穿越五千年的历史尘雾,我们来看看轩辕黄帝的丰功伟绩
文章插图
桥山,以山势而得名,又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而驰誉。但是,很多人,其中包括著书立说、在历史上很有名气的历史学家,也都往往未有机缘而识桥山真面目。因此,解释到它的时候,就难免出现穿凿附会之说。如《尔雅》在解释桥山一名由来的时候说:“山锐而高曰桥也”;《地理志》记:“桥山在上郡同阴县”,《括地志》云:“在宇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
那么,这座神秘桥山到底在哪里呢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记武帝纪》中自述云:“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司马迁“北过涿鹿”的一个“北”字,再明确不过的说明该“涿鹿”就是现在河北省的涿鹿县,而绝不可能跑到陕西、河南等其他地方。此外,唐朝以前的地理书籍也都游正确的记载。如《魏土地记》说:“下洛(今涿鹿)城东南四十里,有桥山,山下有温泉,泉上有祭堂,雕梁华宇,被于浦上……”《水经注》对此也作了详细的记载,它在记述漯水(即今桑干河)流过下洛城南之后说,“漯水又东,温泉水注之,水上承温泉于桥山下…”这就是说,桥山在如今的河北省涿鹿县境内,即古涿鹿城遗址西北二十里,今涿鹿城东南四十里处,里虎沟与赵庄村交界处。
黄帝崩,葬桥山,历代帝王前来涿鹿祭祀黄帝,祈求国泰民安
为什么一些历史和地理著作都要对桥山进行详细记载和考证呢这是因为在桥山上,埋葬着我们的祖先轩辕皇帝。古代的皇帝们,不论自已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也不论他们建都城于何地,都往往要率领文武大臣到桥山祭祀黄帝。这是举国大典,也很隆重的。
涿鹿|涿鹿桥山,穿越五千年的历史尘雾,我们来看看轩辕黄帝的丰功伟绩
文章插图
司马迁记载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冬“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司马迁是扈从汉武帝元封元年北巡时,祭黄帝陵于涿鹿的。至于南北朝时期的皇帝,到涿鹿桥山祭祀轩辕黄帝的次数就更多了,据史料记载:公元400年5月、415年6月、422年9月、428年8月、430年正月、458年正月,北魏皇帝拓跋圭,拓跋嗣、拓跋焘,东晋皇帝司马德宗,就曾多次“幸涿鹿”,登桥山,观温泉,以太牢祠黄帝庙。”即使是拓跋弘(即元宏)在忙于迁都和实行一系列政治改革中,虽未亲登桥山,但也并不忘记派使者前往祭祀黄帝、并下旨重修庙宇。
黄帝为民造福建桥修路,德行感天动地变成“桥山”
关于“桥山”的来历,在当地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桥山这个地方并没有山,大道平坦,南北畅行。轩辕黄帝治世,教人们“日出而作,日中而市,日入而息”,人们赶集上市做买卖,种田、打柴、放牲口,生活的无忧无虑,快乐自在……
这条大道上每天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后来南方的蚩尤跑到涿鹿跟黄帝交兵打仗,他为了给黄帝人马攻守进退设阻碍,在这个地方挖了一条又宽又深的大沟,人称“蚩尤沟”。
涿鹿|涿鹿桥山,穿越五千年的历史尘雾,我们来看看轩辕黄帝的丰功伟绩
文章插图
自从有了这条沟,南北交通就被截断了。人们站在沟沿上眼巴巴望着对面,喊话都可以听得见,可就是急得干跺脚过不去。沟南百姓想拿苇子和烧柴到沟北换点粮食油盐等东西,要绕道多走好几十里地的冤枉路,真是艰难极了。因此,人们心里恨透了蚩尤这个坏家伙,背地里全都骂他是个害人精,诅咒他快快死掉!
过了不久,蚩尤就真的叫黃帝给抓住杀了。辕轩黄帝灭了蚩尤,定都涿鹿城以后,就开始出游巡视天下,了解各地黎民百姓的生活情况。他来到赵庄、好地注、小矾山这一带小山村,看到这里的人们由于深沟挡路,交通阻隔,而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艰难和痛苦,便决定亲自带领这一带村庄的百姓,在深沟上面建造一座大石桥。
轩辕为民造福的精神感动了天地。就在他走村串户向人们发出动员号召的这天夜里,忽然放了大雾,天黑得象锅底。人们睡在家里只听得蚩尤沟中人喊马叫,锤声叮叮当当响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轩辕带领着男女老少来到沟边的时候,沟面上忽然跨起一座平展展,光溜溜的大石桥。桥西边,还修着半人高的玉石栏杆。人们高兴极了,一齐向轩辕跪拜,欢呼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