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救命毫毛”曹贻安,找任正非立军令状:你投50万,我研发出数字交换机

关键时刻 , 任正非总会有那孙猴子的“三根救命毫毛” 。
曹贻安 , 被张利华称为华为的救命毫毛之一 , 跑去找任正非立军令状:老板你投50万 , 我保证研发出数字机来 。
任正非:你研发出来后我把它扔到海里去......
华为“救命毫毛”曹贻安,找任正非立军令状:你投50万,我研发出数字交换机
文章图片
曹贻安是谁?
曹贻安 ,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的函授分院 , 在长沙邮电局工作多年 , 还学过半年钳工 , 为了要做数字交换机 , 1991年加入华为 。
但这个曹贻安 , 却并没有郑宝用、李一男、余承东等人华科大、中科大、清华的高光学历 , 甚至被华为前高管刘平称之为工人出身 。
可以说 , 在华为坚持研发已经被市场淘汰的模拟局用交换机的生死存亡之际 , 用华为前研发某负责人张利华的话说 , “所幸出现了一个人——曹贻安” 。
关键时刻 , 曹贻安扭转了华为的研发方向 , 成了任正非的“救命毫毛”之一 。
华为“救命毫毛”曹贻安,找任正非立军令状:你投50万,我研发出数字交换机
文章图片
华为“救命毫毛”曹贻安,找任正非立军令状:你投50万,我研发出数字交换机】1992年 , 华为的代理交换机之路走不下去之后 , 华为自研的模拟交换机也正处在被市场淘汰的边缘 , 随着技术的发展 , 数字机已成为国内通信设备的发展趋势 。
年终 , 市场部大佬们回来纷纷反映 , 模拟机卖不动了 , 必须要上数字机!
曹贻安 , 1991年加入华为 , 目标就是为了做数字交换机 。
但曹贻安从加入一年多来 , 数字机的研发迟迟没有启动 , 曹贻安不得不准备辞职 , 去珠海一家叫长虹的公司去实现自己做交换机的目标 。
华为“救命毫毛”曹贻安,找任正非立军令状:你投50万,我研发出数字交换机
文章图片
曹贻安和珠海长虹谈好 , 回华为准备辞职 , 正在餐厅喝茶聊天 , 任正非找过来了 , 对曹贻安说:你去找纪平 , 有个进深圳的户口指标 , 你去办吧 。
当时的环境下 , 民营企业进深圳的户口指标是奇缺的 , 任正非这是明确同意曹贻安研发数字机了 。
既然决定干 , 曹贻安就不走了 , 他去找老板立军令状:公司投入50万元我保证研发出数字机来 。
老板听了 , 很不屑地说:你研发出来后我把它扔到海里去 , 五十万能干啥 , 公司要最好、最有竞争力的产品 , 钱你不用管公司会想办法 , 人没有 , 你全国去招 。
就这样 , 决定华为未来发展史的关键项目 , 数字机的研发项目 , 就交由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光杆司令开始了 。
华为“救命毫毛”曹贻安,找任正非立军令状:你投50万,我研发出数字交换机
文章图片
为了能招聘到懂数字机的人员 , 曹贻安也是煞费苦心了 。
人才市场想都不用想 , 一个懂交换机也不会有 。
曹贻安便带着新招的十几个人新手 , 借着到研发出二千门交换机的邮电部第十研究所参加技术培训班的机会 , 一边学习 , 一边挖人 。
曹贻安有老板任正非的授权 , 为了挖人 , 除了课间主动交流 , 课后请吃饭、下馆子、吃夜宵、喝啤酒 , 还真把几个国企里的技术骨干给带到了华为 , 比如毛生江和杨汉超 , 后来在华为的发展都做到了副总裁级别 。
从培训班回来后 , 曹贻安便带着20几个人 , 在那栋单独的楼里日夜奋战 , 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 吃了睡 , 睡了就继续加班干活 。
华为“救命毫毛”曹贻安,找任正非立军令状:你投50万,我研发出数字交换机
文章图片
很快 , 数字机的团队越来越多 , 项目也分成局用机和用户机两个小组 , 之前的三室两厅就待不下去了 , 曹贻安的数字机的团队就搬回来了总部 。
就这样没日没夜的 , 一年半左右 , 到93年下半年 , 曹贻安带队研发的C&C082000门数字程控交换机就可以开局了 , 并赶上末班车 , 获得了邮电部最后一批数字机入网证 。
2000门数字机的研发成功之后 , 曹贻安也由项目经理提升为副总工程师 , 毛生江接替了项目经理 , 华为成功完成了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基本模块的研发与生产 。
华为“救命毫毛”曹贻安,找任正非立军令状:你投50万,我研发出数字交换机
文章图片
从2000门数字机开始 , 李一男又带队研发出万门机 , 华为才算是真正在第一个十年里 , 有了活下来的技术能力 。 也正是凭借数字交换机的不断更新换代 , 华为经历了从1994-2000年的高速发展时代 。
1994年 , 华为的销售额就从1亿元翻了7倍到8亿元 , 1995年又从8亿元翻番到15亿元 , 1996年销售额达到了2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