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桥|黄河发现“神兽”,历经千余年依然光亮如新,为何不保护起来

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于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其流域面积广泛,大约占到752443平方公里。我们一直称为炎黄子孙,并且将红黄河称为“母亲河”。黄河孕育了中华子孙,同时是世界上地质最为复杂的河流之一。数千年几乎碎碎掀起惊涛骇浪。
周桥|黄河发现“神兽”,历经千余年依然光亮如新,为何不保护起来
文章插图
黄河发现“神兽”,历经千余年依然光亮如新,为何不保护起来?说到这就要先提一个地方,那就是黄河名地——蒲津渡。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蒲津渡”的黄河上诞生了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铁索舟桥”开始;连接黄河两岸的正是这4件国宝级文物——镇河神兽,专家称之为“开元铁牛”或干脆叫做“黄河铁牛”。
周桥|黄河发现“神兽”,历经千余年依然光亮如新,为何不保护起来
文章插图
“开元铁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见证了1000多年的朝代更替,更见证了千年来黄河的潮起潮落,当然按照今天考古学家的话,这4座神兽还是难以复制的国宝级文物。铁牛等为唐蒲津桥遗物,排列仍如前桥头所列,可领略大唐盛世筑桥工程一斑。铁牛每尊高约1.9米,长约3米,宽约1.3米,牛尾后有横轴,直径约0.4米,长约2.3米。轴头有纹饰,各轴不同,分别有连珠饰、菱花、卷草、莲花等。铁牛头西尾东,面河横向两排。伏卧,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牛尾后均有横,铁轴一根长,2.33米用于拴连铁锁。据测算,铁牛各重约30吨左右,下有底盘和铁柱,各重约40吨,两排之间有铁山。
周桥|黄河发现“神兽”,历经千余年依然光亮如新,为何不保护起来
文章插图
牛造型生动,前腿做蹬状,后腿作蹲伏状,矫角、昂首,牛体矫健强壮,尾施铁轴,以系浮桥。在停留的上下部位均有助范缝痕迹,可观察浇筑范块痕迹,分析出铸造的工艺技术。有朋友或许更关心,不可复制的问题,这里的不可复制指的并非其形象或者铸造工艺难以复制,而是发生在她身上的一种奇怪现象:说起开元铁牛,几经沉浮,自唐朝出立于黄河,屡次经历大水漫天,但终究屹立600多年,直到元代铁索周桥被毁,这才逐渐被黄河吞噬。但铁牛并未移动过半步,就在上世纪40年代黄河进入枯水季,此时有村民下水还能摸到铁牛的脚,甚至河上行舟还发生过被牛角挡住船只的情况。直到五六十年代三门峡库区蓄水,河床预计再加上河水吸引考古专家,这才发现了埋于泥沙中两米多深的“镇河神牛”。
周桥|黄河发现“神兽”,历经千余年依然光亮如新,为何不保护起来
文章插图
1989年,四尊铁牛才逐渐浮出水面,但出土的时候却震惊了现场所有的人,因为铁牛身上只有一层水锈,神奇的景色没有铁锈。所谓的镇和神兽在现在看来不过就是四尊体积庞大的铁制品而已,稍微有物理知识的朋友就知道铁虽然质地坚硬,但是时间长了就会生锈,尤其是在有水的地方生锈会加速。“蒲津渡”虽然已是黄河古道,但环境依然相对潮湿,对于“铁牛”来说,生锈几乎成了必然。就算不说现代,毕竟这四尊铁牛在黄河边屹立了1000多年,中间数百年又沉于水中,按照推理来说,不应该是光亮如新的样子,但是铁牛真的就是一点都没有铁锈。
周桥|黄河发现“神兽”,历经千余年依然光亮如新,为何不保护起来
文章插图
这种现象也曾引起了众多非议,如果说违背物理常识可能有些夸张,但这种神奇现象仍然是难以解释,按照专家的解释说:“铁牛”一样会生锈,不过是在水下长时间与空气隔绝造成了看似“无锈”的情况。现在四尊铁牛仍然没有保护起来,可能很多人就会想,为什么不进入博物馆中保护起来呢?铁牛重建天日,保护工作却步履艰难,急救正义有关部门选择了山西省文物局的保护方案,就地提升。把铁牛,铁人铁铸等从原有的提升12.2米,在地表以上恢复原貌露天陈列,其他遗迹如唐朝明代建造的部分,石堤台阶,以及在铁人周围用石块铺设的地面,也将在地面上复原。原址将被回填埋没。但考古专家说,铁质文物的保护至今依然是一道世界难题,再加上实际施工中遇到的困难,远远超出事先预计用什么样的工具提升如何做田牛低价,采用何种办法使其在不受任何损伤的情况下安全着陆,如何预防生锈除锈等,仍然困扰着专家们。
周桥|黄河发现“神兽”,历经千余年依然光亮如新,为何不保护起来
文章插图
关于“镇河铁牛”为什么没有保护起来,这种简单的解释不知道能不能打消人们的疑惑,不过这也是目前最好的解释。任何神兽体积庞大,但如今毕竟是珍贵的文物,专家们也不可能敲下来一块进行研究,所以,这仍然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