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那些消失的中国古代建筑上装饰构件


装饰|那些消失的中国古代建筑上装饰构件
文章插图
山东泰山脚下的门楼
门楼上面刷灰,三座门楼均由石头砌成,据推测建于明朝时期。墙面凸起的附墙柱、斗拱和檐下浅浮雕均由黄色和绿色的釉陶制成,屋顶挂满琉璃瓦件。
中国古代建筑以“间”为基本单位,主要由木质的柱、梁以及柱间的门窗等构成。中国的寺庙和宫殿,无论是小巧玲珑的楼宇还是雄伟恢宏的大殿,无不如此。因此,说中国建筑是木结构建筑,一点也不为过。不过,虽然每间房的主体框架是木料,但与之衔接的下部结构、建筑物侧立面及背立面框架内的填充物,却会使用很多结实的建筑构件,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屋顶的瓦。如此看来,在中式建筑中,砖石与木材的地位是不相上下的。越是留心中国住宅的附属建筑部分——街道和住宅之间的院墙、门宇、楼梯和铺石路面、屋顶平台、祭台以及花园中由砖石制成的精致装饰物,就越觉得如此。我们再想想高大雄伟的庙宇和北京的紫禁城,想想它们那壮观的城墙和台基,以及牌楼、陵园、祭坛、钟楼塔楼、桥梁乃至长城,就不难发现,中国的建筑大都宏大雄伟,而且越宏伟的建筑越倾向于采用砖石结构而非木质结构。
装饰|那些消失的中国古代建筑上装饰构件
文章插图
北京皇城内的一座琉璃门
装饰|那些消失的中国古代建筑上装饰构件】约建于18世纪,挂有黄色和绿色的琉璃瓦,大理石柱础,红色抹灰底层。墙面上下共有两处线条清晰的纹饰,左右两侧各有细长的柱子,中间部分为主要的装饰区域。四周施釉,并刻画出一道道条纹。门口上方置有陶片,额枋出头,构成门梁,与墙相连接,成为另一处装饰。檐下的斗拱十分精巧,小巧的造型衬托出屋顶的大气,而屋脊上活泼的龙吻与脊兽又使整体庄严的气氛有所调和。
装饰|那些消失的中国古代建筑上装饰构件
文章插图
四川成都府关帝庙大门
该建筑为砖瓦结构。关帝被认为是战神及军事家的代表。该建筑与图9、图10一样,是典型的由方形面砖和薄砖组成的墙面。拱形门上方的券脸石、屋顶下方的阑额部分都由陶制面砖构成。屋脊与屋顶雕饰材质为陶和石膏。中门上方有一块匾额,上书“关帝庙”三个字,两侧门上写着“经天”“纬地”四个字。该建筑上还有四幅竖联:中间两幅是对这位活跃在公元200年左右的英雄人物的赞颂;侧面两幅大意是这座建得美轮美奂的庙宇可以永沐日月光辉。
装饰|那些消失的中国古代建筑上装饰构件
文章插图
陕西西安府一座寺庙内的碑楼
碑楼由砖瓦和雕纹陶瓦建造,碑楼内有一龛,龛内嵌有石碑,外形美观。龛下方的栏杆与两侧墙内侧垂直,碑楼两侧及上方都有带精美镶边的字联。横批模仿木质匾额的样式,而竖联则仿照绣字的绸缎带(其顶部的抓手用于悬挂,底部的托座则用于固定)。横批两侧有深浮雕,刻画的是假山、莲花及其枝叶,与拱券的纹饰遥相呼应,且延续了上方仿垂花门花罩、平坐与阑额等部分装饰的动态感,与字幅构成一条富有活力的水平线。高度精美的漩涡纹与自然的叶形纹交错分布:有的地方有两处,有的地方有三处;有的地方窄,有的地方宽。两层斗拱之上,檐口与垂脊相接,正脊到檐口之间的屋顶被几条横向的装饰隔成几部分,最后屋顶通过装饰丰富的正脊完成鲜明的收势;翘起的戗角与正脊两端的龙吻则突出了屋顶的边界。碑楼约建于1800年,外观与图13中的很相似,但在艺术价值上明显有更高的造诣。
装饰|那些消失的中国古代建筑上装饰构件
文章插图
四川西部大邑县和灌县之间的董家宗祠大门
祠堂位于大邑县和灌县之间,大门为牌楼样式,开了三个拱形门洞,还有两个侧翼,整体分为五部分,屋檐则分三级。加上通过刻有“旋转花”的圆形雕饰与侧翼墙相连的两段墙,整个大门足有七个部分。其中挂着字联的砖柱,立有狮、象的门枕石的设计,以及字联、雕饰、两侧影壁墙、屋顶檐角的布局,但整体构造和布局却更加明晰,且有十分漂亮的蓝色彩绘。门后阔叶树旁是几株香蕉树。
装饰|那些消失的中国古代建筑上装饰构件
文章插图
四川自流井沿滩镇禹王宫入口
该建筑的建筑材料为石头、陶塑、石膏及碎瓷片。竖匾上的字为“禹王宫”;横匾为“继帝开王”,指大禹上承舜帝,下开王朝之制(夏朝)。
装饰|那些消失的中国古代建筑上装饰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