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合理选择饲养模式是关键!

想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合理选择饲养模式是关键!】众所周知 , 猪场的饲料费用、引种费用、人工等费用是相对固定的 , 在日常管理中不可能进行大幅度的调整 。 猪场要想获取较好的经济利益 , 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 , 缩短母猪产仔间隔 , 提高每头母猪提供的商品猪数量是我国目前提高整体养殖水平的重要步骤 。
在猪群管理过程中 , 小母猪在转入繁殖群之前 , 必须进行选育、隔离和调教;转入繁殖群后 , 进入配种、妊娠、分娩、哺乳、断奶和配种的循环过程 。 为了保证整个循环的顺利进行 , 必须保证每一个环节的有效性 , 如果出现屡配不孕 , 就必须查明原因、必要时淘汰 。 在整个循环过程中每一个生理阶段采取什么样的饲养模式 , 是本次探讨的主要内容 。
由于后备母猪在猪场占有较大比例 。 为此青年母猪的管理和发育不仅影响了个体的繁殖能力 , 也影响了整个繁殖猪群的生产性能 。 根据青年母猪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 在饲养上主要加强三个关键阶段的管理:
第一阶段:转入种猪群阶段青年母猪经过最后选育进入繁殖猪群前 , 必须进行隔离、调教和免疫;青年母猪从150日龄开始 , 每天接触公猪15~20分钟;本阶段母猪的建议饲喂目标是在配种时背膘厚度为16mm , 分娩时背膘厚度19mm 。 不同的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
第二阶段:初次配种阶段初配母猪在第二或第三个情期进行配种;以PIC为例:年龄目标210日龄 , 体重目标为125千克;建议采用自然交配 。
第三阶段:初产阶段(对于初产母猪分娩后由于身体继续发育 , 作为特殊阶段在此说明)对于初产母猪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 , 为猪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在分娩的第一天内 , 监护乳猪吃初乳、寄养等工作 , 防止被压死等现象出现;
为了使母猪能够摄取足够的饮水 , 必须保证乳头饮水器每分钟的流量在1~2升;初产母猪分娩后不仅维持泌乳和身体的基础需要 , 而且还要保证身体的正常发育 , 在此阶段很容易造成营养物质摄取不足 。
在配种前5~10天增加青年母猪的采食量可提高排卵数量 。 采用这种饲喂模式在以下的几种情况能更有效的发挥作用:
①因泌乳母猪体重损失较为严重;
②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效果明显;
③环境条件差 。
想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合理选择饲养模式是关键!
文章图片
妊娠期这一时期在管理上还存在许多技术问题 。 即使通过各种努力 , 母猪在泌乳阶段也未必能够达到充分采食的目的 。 既然如此 , 采取细致的饲喂模式 , 是本期管理的重要内容 。
妊娠0~30日(妊娠前期)资料报道妊娠初期的30天内 , 增加饲料饲喂量 , 造成受精卵成活率下降 。 受精卵成活率下降的原因是饲喂量增加血液流量加大 , 肝中性激素代谢加强 , 流向末梢血管的性激素减少 , 最终导致受精卵成活率下降 。 也有研究表明 , 在配种后48~72小时内 , 增加饲料饲喂量可提高受精卵成活率 。 为此 , 配种后应在2日内将饲料的饲喂量降低在2.5千克以内;再者 , 对于体况差的母猪从妊娠2~30日内适当增加饲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