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陪孩子成长过程中,如何有效亲子反馈呢?儿童心理学角度浅析
#陪你一起长大征文大赛#
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 , 往往容易犯错 , 不知道该如何在亲子互动中 , 向孩子反馈 , 今天 , 我们针对儿童心理学中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来对这个问题做一个浅谈 。
埃里克森认为 , 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进化过程 。 这个过程以个体自我为先导 , 自我按生理的成熟顺序与内在成长和社会要求相结合 , 形成一个连续而有阶段性的心理社会发展过程 ,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同一性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 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 在每个阶段 , 个体都有一种确定的危机 , 都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其特征 。 如果要使随后的发展正常进行 , 这一发展任务就必须很好地完成 。
文章图片
该理论对思考“我从哪里来”自我意识有重要意义 。 埃里克森强调环境决定的作用(如我国的孟母三迁) ,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 领导和老师的期待对一个的发展占据重要作用(皮格马利翁期望效应 , 皮格马利翁古希腊雕刻家 , 对自己的雕塑期待为活人 , 而经过年年月月的期待 , 雕塑成为了真人)环境中的个体受到来自他人的期待 , 该个体会发生内在的改变 。
第一阶段:0~18个月左右为婴儿期(或称婴儿前期)
人格冲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目的:发展信任感 , 克服不信任感 。
此时不要认为婴儿只要吃饱不哭就行 , 这就大错特错了 。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 , 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 , 当孩子哭或饿时 , 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 , 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 , 富于理想 , 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 反之则不敢希望 , 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
文章图片
第二阶段:18个月~4岁是儿童早期(或称婴儿后期)
人格冲突: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目的:培养自主感 , 克服羞怯与怀疑 。
这一时期 , 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 , 如爬、走、说话等 , 并且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 因此 , 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 , 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 , 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 , 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 , 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 , 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 反之 , 若过分严厉 , 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 因此 , 把握住“度”的问题 , 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
文章图片
第三阶段:4~6岁是学前期(或称幼儿期)
人格冲突:主动对内疚
目的:培养主动感 , 克服内疚感 。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 , 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 , 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 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 , 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 , 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 , 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 , 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 。
文章图片
第四阶段:6~12岁是学龄期(或称童年期)
人格冲突:勤奋对自卑感
目的:培养勤奋感 , 克服自卑感 。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 。 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 。 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 , 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 , 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 。 反之 , 就会产生自卑 。 另外 , 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 , 而对其他方面木然处之 , 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 。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 , 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 。
文章图片
第五阶段:12~18岁是青春期
人格冲突: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
目的:建立同一性 , 防止同一性混乱 。
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 ,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 。 所以 , 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 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 。 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 。
- 韩国大叔每天用鞋油抹脸,陪伴妹妹街头流浪10年,只因亲情的力量
- 有人说郭爸父爱如山,有人问父爱如山的郭父给了孩子什么
- 入户佛山、孩子入学,如何积分?这个攻略赶紧收藏
- 这种植物每年生长5毫米,却可以陪你见证地老天荒的爱情
- 有人说工作的郭爸父爱如山,有人问父爱如山的郭父给了孩子什么
- 母亲连捅婴儿14刀后将其活埋,孩子却大难不死,如今孩子怎么样了
- 头颅被开孔的女人,死后10天孩子“出生”了!科学家找到了答案
- 刚出生的孩子,温度越高风险越大,为什么会这样?
- 文章再曝恋情,开百万豪车与辣妈出游同住酒店,对方怀抱孩子瞩目
- 女子喝多昏睡路边,三个陌生小伙不愿捡“肥鱼”,默默陪守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