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走进兰考》创新演绎重大主题 从“大”到“美”( 二 )

深——隐喻功能的充分挖掘

提起兰考,不少人对它的印象多来自于《焦裕禄》这部老电影。黄河多次的肆虐,造成兰考“三害”——风沙、内涝、盐碱,老百姓穷困不堪……直到1962年,焦裕禄来到兰考任县委书记,这片苦难的大地,开始绝地“逆袭”。

焦裕禄在兰考县只工作了475天,却用实际行动铸就了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当年他亲手栽下的泡桐树幼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人们亲切地称之为“焦桐”。“焦桐和它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最能代表兰考,也最能讲述兰考的历史与变迁。”于是,《走进兰考》首集节目便从凝聚着“焦裕禄精神”的焦桐讲起。

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种下的泡桐,给兰考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兰考带来了一个产业——民族乐器制造。改革开放初期,遍地的泡桐枝繁叶茂,催生了一大批的兰考木匠。一棵棵泡桐树摇身一变成了一件件民族乐器。如今,泡桐树已成为兰考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2017年3月,兰考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曾经肆虐兰考的“三害”早已不见了踪影。伴着泡桐一起长大的兰考人,也正在用自己的努力一点点改变着兰考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