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浅谈三国时代的冷兵器:兵器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烽火连天的三国时代 , 兵器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 现谨参照《中国通史》简要叙述 , 欢迎批评指正 。
三国时代还出现了一些对兵器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的杰出人物 , 如天才发明家马均 , “长于巧思”的诸葛亮和著名工匠蒲元 。
三国两晋南北朝|浅谈三国时代的冷兵器:兵器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刀剑
三国的冶炼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 , 冷兵器的质量有很大的改进 。当时的锻造技术已相当高 。诸葛亮令巧匠蒲元造刀三千口 , “以竹筒密纳铁珠满中 , 举刀断之 , 应手虚落 , 若薙水刍 , 称绝当世 , 因曰神刀”(《诸葛亮集》卷四引《诸葛亮别传》) 。曹操作“百辟刀”(《曹操集·百辟刀令》)乃百炼精钢 , 能“陆斩犀革 , 水断龙舟”(曹植《宝刀赋》) , 锋利无比 。孙权“作千口剑、万口刀……皆是南钢越炭作之 。”(《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陶弘景《刀剑录》) 。北齐綦母怀文借此基础造出“宿铁刀” , “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挺 , 数宿则成刚 。以柔铁为刀脊 , 浴以五牲之溺 , 淬以五牲之脂 , 斩甲过三十札”(《北齐书·方技传》) 。
三国两晋南北朝|浅谈三国时代的冷兵器:兵器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铠甲
三国两晋南北朝|浅谈三国时代的冷兵器:兵器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三国以来 , 铁铠甲数量质量均有提高 。首先是门类增多 。曹植《先帝赐臣铠表》言及黑光铠、明光铠、两当铠、马铠等等 。铠甲的防护部位日益增大 。三国初的马铠 , 由面帘、鸡颈、当胸、马身甲、搭后、寄生、鞍蹬(《中国军事史》第一卷《兵器)第二章)构成 , 形制相当完备 , 除四足外 , 全身其余部分均在铠甲的防护之中 。铠甲的坚硬度增强 。受此影响刘宋时官造“诸葛亮筩袖铠帽” , “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宋书·殷孝祖传》) 。此铠是否沿用诸葛亮“五折刚铠”(《诸葛亮集》卷二《作刚铠教》)的制法 , 已难知其详 。但由此可知三国的铠甲制造已然达到炉火纯清的地步 。
三国两晋南北朝|浅谈三国时代的冷兵器:兵器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 抛射兵器
三国时期 , 抛射兵器也获得显著的发展 。诸葛亮“损益连弩 , 谓之元戎 , 以铁为矢 , 矢长八寸 , 一弩十矢俱发”(《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引《魏氏春秋》) 。“矢长八寸”指的是箭链长度 , “十矢俱发”指齐射而非连发 。只有齐射 , 才能构成密集火力 , 对敌骑兵部队大量杀伤 。1964年成都郸县出土蜀汉景耀四年(261)制弩机一张 , 机上铭文注明开弓拉力为“十石 , ”据考定为诸葛亮连弩弩机 。“十石”之力 , 合今五百三十四点六市斤 , 非一般人力所能开弓 。连弩有如此劲力 , 开弓不易 , 若单发显然大大慢于一般弩箭的发射速度 。按汉代“六石”弩射程为二百六十米 , “十石”弩当射得更远 , 这就提高了弓弩抗御骑兵的能力 。诸葛亮连弩已是机巧非凡 , 而魏马钧见之 , 日:“巧则巧矣 , 未尽善也’ , 并说改进之“可令加五倍”(《三国志·魏志·方技传》裴松之补注) 。晋宋时称穿透力极强的弓弩为“万钧神弩” 。其构思多半受到诸葛亮和马均的启发 。
曹操善用“发石车” 。官渡之战 , 曹军坚守营垒 , “绍为高橹 , 起土山 , 射营中 , 营中皆蒙楯 , 众大惧 。太祖乃为发石车 , 击绍楼 , 皆破 , 绍众号曰霹雳车”(《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马钧研究发石车并加以改进 , “欲作一轮 , 县大石数十 , 以机鼓轮为常 , 则以断县石飞击敌城 , 使首尾电至 。尝试以车轮县瓴甓数十 , 飞之数百步矣”(《三国志·魏志·方技传》裴松之补注) 。马钧对发石车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抛射兵器的威力 , 但未获统治者采纳 。这其实是非常可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