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名著小说《三国演义》的广为流传 ,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 , 偏于江东的孙吴政权 , 完全是历史进程中的“配角” 。在小说中 , 有关孙吴政权 , 不但笔墨少 , 亮点就更少 。除了一些没有办法“掩饰”的经典战役 , 如赤壁之战(在小说中 , 这场战役的主角成了诸葛亮)、夷陵之战等 , 再就是几次乏善可陈的北伐曹魏 , 都以失败告终而草草收场 。然则 , 这个坐拥三分天下的一方霸主政权 , 在真实的历史中 , 真的是如此没有存在感吗?
实际上 , 这个被小说边缘化的政权 , 在东汉末年乱世之中 , 不仅地位举足轻重 , 甚至更是极有可能完成大一统 。只可惜 , 两个突如其来的大变故 , 极大程度影响了孙吴政权的发展 , 导致最终在历史进程中掉了队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_ 孙策(175年—200年5月5日) , 字伯符
突如其来的大变故之一:孙策之死 。
讲孙策 , 得先说其父孙坚 。孙坚可以说是讨伐董卓最卖力的军阀 , 没有之一 。与其他讨董联盟的大多数地方军阀 , 出工不出力 , 坐壁上观的态度不同 。孙坚真的是身先士卒 , 大有凭一己之力而匡扶汉室之态势 , 这样孙坚一时声名大噪 。但屈居袁术之下的孙坚 , 在为袁术攻打荆州刘表之时 , 不幸被刘表部下黄祖暗箭所伤而不幸身亡 , 时年三十有八 。
这一年 , 孙策年十七 。
作为长子 , 承担父亲遗志乃至发扬光大之重任责无旁贷 。承袭父亲的基础 , 孙策得到了袁术的赏识 , 这给了孙策发展的基础平台 , 但也仅限于基础而已 。袁术不可靠 , 孙策早已察觉 。之后 , 孙策借着江东刘繇与袁术对峙之机 , 以请命平定刘繇为由 , 从袁术手中赚得几千兵马 , 再加之父亲生前的门客和出生入死的将领 , 完成了脱离袁术而初步进入江东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_ 袁术(?-199年) , 字公路
一个小年轻 , 还是个外来户 , 领着两三千兵马 , 能在乱世之中有何作为?这也是袁术之所以肯借兵孙策的原因之一 。孙策来到江东之后 , 先是完成了一件 , 决定之后孙吴政权命运的大事 。他多次拜访扬州名仕张紘 , 就是后来孙吴肱股文臣“二张”之一(另一人为张昭) 。也就是说 , 在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孔明之前 , 孙策就“三顾”过张紘 。张紘本不愿意为孙策出谋献策 , 但是孙策坚定的意志与为父报仇的赤诚之心 , 深深打动了张紘 。于是张紘为孙策提供了一条以江东为根据地 , 进而一统天下的江东战略大计 。
这条大计有以下几点核心内容:
1. 以长江天险为依靠 , 稳扎稳打先图扬州(今江苏南部 , 浙江、福建、江西全部以及部分粤北地区);
2. 顺江而上直图荆州 , 报仇雪恨之同时 , 更是取得北进中原与西图巴蜀的中转要塞;
3. 西进益州(巴蜀地区) , 取官二代刘璋而代之 , 进而北上图取汉中;
4. 最后联合西北凉州一带军阀 , 如韩遂、马腾等 , 图取关中地区 , 进而东进一统中原;
5. 政治口号:匡扶汉室 。
这份江东战略的过人之处在于 , 第一次将南方(长江以南)作为徐图霸业的根据地 。提出了一条极具超前意义的南方统一战略 。在此之前 , 无论是秦统一六国 , 还是两汉完成一统 , 都是北方为主导 , 南方则顺便赚取的战略路线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_ 孙策开拓江东图
-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哭了至少不下30次?哭对他究竟有多重要
- 三国死得最悲壮的大将,他们一死天上必有将陨落,可谓天地同悲!
- 三国最有气势的七句话,特别最后两句说出来,足以吓退千军万马!
- 中国文学简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陶渊明
- 三国之公孙家族第三篇:雄踞辽东
- 三国演义6句话,道尽男人一生况味。
- 三国演义中,最具有悲剧色彩的两个角色,吕伯奢和陈宫
- 金庸没写三国故事?其实写了,此人是三国龙套,被金庸写成了宗师
- 三国演义几场顶级武将的巅峰对决,看看有没有你心目中的那一场
- 《三国演义》赵云为何有三个?揭露背后的原因,出乎很多观众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