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朋友都认为:谚语“天高皇帝远”指的是“处于远离中央的地区 , 皇权无法覆盖到当地”的意思 。
实则不然 。
这句话的出处 , 是《闲中今古录摘抄》 , 原文是:
“天高皇帝远 , 民少相公多 。
一日三遍打 , 不反待如何!”
显然 , 这里面突出了一句“不反待如何” , 象征着封建社会劳苦大众揭竿而起的斗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那么 , 这句顺口溜的出处是哪个朝代呢?这里面的皇帝是否特指了某一位封建统治者呢?根据学者的研究 , 这句话中的“皇帝”实为泛指 , 指代的是所有封建王朝的无道昏君 。不过 , 在笔者看来 , 这是有待商榷的 , 这句谚语中的皇帝并非泛指 , 而是特指 。
且从语法的层面对这句谚语进行分析 。“天高皇帝远”与“民少相公多” , 是一句非常规整的对偶 。在这句话里 , “天”与“民”相对 , “皇帝”与“相公”相对 , 严丝合缝 。既然是一句关于官逼民反的谚语 , 那么 , 这里面的“民”所说的自然是被逼得吃不起饭的劳苦大众 , 而“相公”则是那些鱼肉百姓欺压良善的官僚阶级 。
所以 , 按照对偶规则 , 上一句的“皇帝” , 应该是特指某一位皇帝 , 绝非泛指 。《闲中今古录摘抄》的作者黄溥生于明朝 , 而这部书参考了《元代农民战争史料》 。《元代农民战争史料》的作者杨讷生于元末明初 , 亲眼见证了王朝更迭的历史变迁 , 看到了劳苦大众揭竿而起的反抗浪潮 。由于 , 这一切都是杨讷的亲身经历 , 所以这部作品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 。
《元代农民战争史料》记载 , 至正八年 , 温州、台州等地的老百姓打出了“天高皇帝远 , 民少相公多 。一日三遍打 , 不反待如何!”的口号 , 并揭竿而起建立农民武装 , 推翻了地方政府 。从这段顺口溜诞生的年代来看 , “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特指的正是元顺帝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蒙古统治者一统中原之后 , 将全国各地的人民分为四个等级 , 分别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
色目人:一切非蒙古、汉人、南人的都算是色目人 。包括粟特人、吐蕃人等 。传统的说法认为 , 在元代的社会阶层之中 , 色目人的地位在蒙古人之下 , 汉人和南人之上 。
南人:则是指南宋统治下的汉人以及当地各少数民族人民 , 一般是指淮河以南的南宋境内的人民 。在元朝 , 他们地位最低 , 最受压迫和歧视 。
元朝中央和行省长官一般不授予汉人 , 地方官吏也是首选蒙古人 , 有缺才依次参用色目人、汉人 。元朝法律规定:蒙古人殴打汉人 , 汉人不得还手;蒙古人打死汉人 , 只罚他出征和赔偿丧葬费;汉人打死蒙古人 , 则判死刑;汉人、南人不准私藏武器、集体打猎或集会祭祀 。
这四类人 , 身处不同的阶级 , 可以说 , 在入仕、科考、诉讼方面所获得的待遇都是截然不同的 。显然 , 作为以蒙古人为主导的政权 , 蒙古人在元朝所享受的待遇相当优越 , 这种情况也直接让民族矛盾与日俱增 。元顺帝登基以后 , 蒙、汉的民族矛盾已累计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虽然 , 元顺帝任命了颇有作为的脱脱 , 但此时的弊政已不是一个人所能扭转的 。脱脱遭到小人排挤退出政坛以后 , 国家的情况愈发恶化 。而元顺帝本人却变得不思进取 , 逐渐“怠于政事 , 荒于游宴” , 开始破罐子破摔 。
- 很快,我们的古典乐、民乐都将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延续。“
- 为什么古人取名字,主张“男不带天,女不带仙”古人智慧,多数人不知
- 俗语人穷不求娘家忙,富贵不住东南房,什么意思多数人不知
- 辽宋夏金|杨家男将全部牺牲,佘太君在守灵时看见一乞丐,因何晕了过去?
- 辽宋夏金|文丞相被害后,忽必烈封其为太子太保,天地震怒飞沙走石
- 辽宋夏金|梁山遭遇的强劲对手:与秦明单挑五十回合,与卢俊义鏖战一百回合
- 辽宋夏金|《水浒传》里的太尉、殿帅、提辖、都头等都是啥官,具体负责什么
- 辽宋夏金|一心偏安的宋高宗赵构,曾经也是铁铮铮的汉子?
- 辽宋夏金|宋江为何要除掉阎婆惜?他盘算好了一切,却忽略了一个人
- 辽宋夏金|断案如神的包拯只会判案吗?他的这些才能也足以让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