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起叔
一部《水浒传》,让人们将眼球都集中到了梁山好汉的身上,尤其是梁山后来挂出了“替天行道”的横幅以后,更给人以一种梁山就是“正义的代表”的错觉,这也就让很多人对后来梁山的分崩离析、对宋江卢俊义的冤死、对梁山的近乎覆灭而十分伤感。
【梁山的覆灭,看似偶然实属必然,原因就在宋江身上】然而,不得不说很多读者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或多或少地都被”好汉“二字所误导,《水浒传》里”好汉“的含义,绝非我们一般意义上的那个褒义词,就比如有人就曾解读文中所谓的好汉其实就是指那些敢于杀人放火之人。所以,对于梁山的覆灭,一味地将之归咎于朝廷,恐怕也就有必要重新思考一下了。
文章插图
在小说中,水泊梁山起初之主乃是秀才王伦,后来晁盖一行到来以后,因为王伦的狭隘心胸导致林冲怒发冲冠站了出来,杀掉王伦以后尊晁盖为王。其实王伦的想法也不无道理,他不接纳晁盖等人,一来是因为担心自己的一把手地位动摇;二来是因为晁盖等人毕竟刚刚犯下滔天大罪,接纳了他们无疑是引火烧身;三来也是因为他不想让梁山风头太盛,那样一来可能就会引起朝廷的关注,让自己、让梁山走上毁灭之路。
不得不说。王伦固然是有些明哲保身之心,但是却也情有可原,但是宋江就不一样了,他的立场可以说与王伦截然不同。也正是在宋江的带领下,梁山之覆灭,其实已经是注定的了。
文章插图
在小说第58回时,有这样一幕,当时鲁智深和史进被贺太守所擒,由于这华州城“城高地壮,堑壕深阔”,难以攻打,宋江正在忧愁之际,却不料手下有人打听到朝廷派人前往西岳少华山烧香拜佛,当下吴用便想到一计,扮作这些人的行头来攻破这固若金汤的华州城。
不得不说,吴用这个智多星在前70回的时候,这些小谋小略的算计上面还是很不错的,在他的指挥下,梁山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宿太尉一行人,将他们截到了山上。而就在宿太尉惊慌失措之时,宋江说了这样一番话:
宋江原是郓城县小吏,为被官司所逼,不得已啸聚山林,权借梁山水泊避难,专等朝廷招安,与国家出力。今有两个兄弟,无事被贺太守生事陷害,下在牢里。欲借太尉御香仪从,并金铃吊挂去赚华州,事毕拜还。于太尉身上并无侵犯。乞太尉钧鉴。
文章插图
宋江的这番话,其实简单来说可以包含三层意思:
其一,宋江承认自己当年犯下的罪行,但是他非但没有悔过之心,反而将自己犯了罪以后然后啸聚山林说得那么理所当然,并且还厚颜无耻地说了“专等朝廷招安,与国家出力”这样的话。
那么试问宋江,当初你在押司任上的时候,为何没有一心一意地为国家出力,反而是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谋其政,整日地就想着去与一些匪人结交,只为赢得那所谓的好名声呢?再者,如他所言的犯了罪“不得已”啸聚山林,那是不是只要有人犯了罪就可以上山为贼,然后再反过来让朝廷来招安呢?
文章插图
其二,宋江视大宋法度为虚设。
有两个兄弟被关在牢里,相信贺太守也不会无缘无故和他过不去,必然也是因为犯了什么事才将这二人关了起来。可是呢?就因为他们是宋江的兄弟,宋江就要救,而丝毫不顾及朝廷的法度。那么这样一来,就会让人觉得梁山俨然已经凌驾于朝廷之上,这样的人整天还以“忠义”妄称于世,是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其三,宋江的以己度人,实乃小人之心。
在宋江看来,自己这番动作,只是想借用一下“御香仪以及金铃”去救自己兄弟,世毕之后物归原主,宿太尉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这一点,可以说是宋江一以贯之的以己度人,他不会考虑宿太尉身为朝廷命官身上所担负的责任,他也不会思考宿太尉把这个东西借给他之后所会引发的严重后果,反而还充好人一样对宿太尉来说这样的话,连金圣叹都忍不住说道:“宋江之恶如此!”
- 他在梁山屡立奇功却默默无闻 流落海外终成一国之主
- 梁山三大女将,两位都爱开店,一位做正经生意,另一位却要人性命
- 北宋灭亡时梁山好汉大部分还在世,他们表现怎样?真令人失望透顶
- 除了宋江,还有哪些人在梁山拥有实权
- 梁山最不合群的好汉,在梁山没一个朋友,生病后没人照顾病逝
- 此人虽在梁山扮演不起眼小角色,但却对梁山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李逵等几个梁山恶霸 要是碰见武松鲁智深 连认怂求饶的机会都没有
- 卢俊义上梁山,是中了吴用的奸计,也是他自己太过糊涂
- 梁山征讨田虎第四战,林冲首次负伤,取胜要靠外援
- 水浒传中,此人是梁山第一高手,却因为看不惯宋江,提前下山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