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展现了怎样的时空意识?
秦汉以来中国建筑尚“大”之风绵延不绝 , 建造巨大城市及宫殿的热情 , 以一种文脉的形式被固化 。一方面 , 这是封建统治者好大喜功的政治诉求在土木营造中的生动表现 。另一方面 , 即在文化观念上 , 这又与中国人对“宇宙”、“建筑”的体悟息息相关 。在二者互为映射的关系中 , 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独特的时空意识 。
宇宙即建筑
建筑作为一种空间存在 , 以屋顶和梁架为代表的立面是其主要标志 。屋顶可遮酷暑、避风雨 , 然仅有顶不能成屋 , 唯同时兼有梁栋 , 方能使宫室长久屹立于大地 。就中国传统土木建筑而言 , 木构梁架具有举足轻重的撑持与负重功能 , 所谓“墙倒屋不塌“ , 若抽去房屋梁栋 , 则犹伤其筋骨 , “屋将不屋“ 。因此 , 承重之梁栋 , 实乃中国传统建筑之生命 。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展现了怎样的时空意识?】“宇” , 屋之谓 。许慎《说文解字》有云:“宇 , 屋边也” 。“屋边”即屋檐 。《易经》大壮卦亦有“上栋下宇 , 以待风雨”之说 , 此即取“宇”之本义 。“宙 , 梁栋也” 。此二字之组合 , 构成“宇宙”一词的引申义——建筑 。由此可见 , 在古代中国 , 人们所感知、想象的天地宇宙 , 实则是一所巨硕无比的“大房子”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屈原在他的《楚辞·天问》中问到:“寰则九重孰营度之 ,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大意是说 , 天宇巍巍九重 , 犹如一个大屋顶 , 谁能够度量?谁是它的建造者?这又意味着何等的丰功伟绩?诗人的发问诗意葱郁 , 富于想象力 , 雄辩地说明了古人的时空意识 , 是将天地宇宙看作建筑 , 又从建筑角度看待天地宇宙 。《楚辞·天问》又云:“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意思是说 , 什么门扉关闭使天变黑?什么门扉打开使天变亮?角宿既掌管天门 , 那么当天门未启、天未明之时 , 太阳又藏于何处?足见在诗人心中 , “天”有如一座巨大的建筑物 , 天门之开闭是昼夜晦明的来由 , 故以宫室门扉的启阖比附天地昼夜的交替 。
要之 , 中国古人将天地宇宙看成一所由“宇”(屋顶)和“宙”(梁栋)构筑的“大房子” , 千秋万代 , 人们就在这所“大房子”的庇护下生活 , 无论肉体还是精神 , 都受其保护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建筑即宇宙
同时 , 人们也总是习惯于将建筑物及其环境看作自己创造并赖以生存的“宇宙” , 这种时空观念是从农耕文化中发展而来的 。美学大家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谈到:“中国人的宇宙概念本与庐舍有关 。宇是屋宇 , 宙是在宇中出入往来 。中国古代农人的农舍就是他们的世界 。他们从屋宇中得到朴素的空间观念;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宇中出入得到时间观念” 。《墨子·经说》云:“久 , 合古今旦莫”(莫者 , 暮也) 。《墨子·经上》又云:“久 , 弥异时也” 。“久”即宙 , 包含一切时间 , 与建筑及人在建筑环境中的活动进程攸关 。王夫之也曾说:“上天下地曰宇 , 往古来今曰宙”;又称:“建筑者 , 旁有质而中无实 , 谓之空洞可也 , 宇宙其如是哉!宇宙者 , 积而成久大者也” 。宇宙就是“旁有质而中无实”的“建筑空间” , 这“建筑空间”还是有赖于梁栋撑持天穹的一种存在 , 是故“积而成久大” 。
特别在中国宫室营建文化上 , 始终充溢着体象自然宇宙的时空意识 , 正如班固《两都赋》中云:“其宫室也 , 体象乎天地 , 经纬乎阴阳 , 据坤灵之正位 , 仿太紫之圆方” 。天上二十八星宿布列四方 , 地上宫室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位居四地 , 这种规矩制度上应星宿的理念 , 可谓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精神表征 。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玩石头就要做赏石文化的传播者,可一些人却成了奇石的封存者
- 中国网络文学能否撕掉“二等文学”标签?
- 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武学盛世”和“武学末世”分别是什么时候?
- 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
- 「张忆滨」|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 中国画中的理想男人
-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