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忠勇著称的蜀中名将张任,他的历史形象与文学形象有何不同?

刘备消灭刘璋的战争,大概大家都比较熟悉。尤其是经过了《三国演义》的改变、扩写,这段历史变得更加有趣。刘备集团作为\"主角\",他们的形象自然很丰满。而刘璋集团作为刘备集团的对手,他们在小说中的形象也要比历史形象丰富得多。其中有一个人物比较出色,就是《三国演义》中射杀庞统的张任。那么张任在历史上是否射杀庞统?他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是怎样的呢?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以忠勇著称的蜀中名将张任,他的历史形象与文学形象有何不同?
文章插图
首先来说一说张任的历史形象。张任是益州蜀郡人,是寒门出身。在东汉末年时期,豪族世家子弟入仕更容易一些,寒门子弟入仕要么努力积攒名望,要么确实有能力。张任\"少有胆勇,有志节\",所以被辟请为州从事。类似的人物还有丁原、张辽,都是以个人勇武成为地方长官的属官。他们大概更容易适应汉末三国的乱世。
以忠勇著称的蜀中名将张任,他的历史形象与文学形象有何不同?
文章插图
从张任入仕到\"益州之战\"爆发的这个时期,史料中对张任的记载是一片空白,毕竟张任也没有个人传记,陈寿所作的《益部耆旧杂记》大概有张任的传记,但这部史料也已经亡佚,只留下吉光片羽。所以张任主要的历史形象都来源于他与刘备集团的战争,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在涪县一带以及绵竹的战争。刘备和刘璋矛盾爆发,刘备用计夺取白水关,开始往成都进攻。刘璋派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吴懿等人在涪县阻击刘备,但是都被刘备击败,吴懿向刘备投降,其余军队退守绵竹;刘璋又派李严、费观统领绵竹诸军抵抗刘备,结果李严、费观带头投降,张任继续退到雒城,与刘璋的儿子刘循一起守城。
以忠勇著称的蜀中名将张任,他的历史形象与文学形象有何不同?
文章插图
雒城可以说是刘璋对刘备的最后一道防线,由于刘循、张任等人的坚持抵抗,也确实给刘备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刘备在雒城城下顿足一年之久,入川带来的重要军师庞统在率军攻城被流箭射死。这大概就是《三国演义》中张任军射死庞统的原型。后来张任又率领军队与刘备军交战于雒城以北一里的雁桥,张任战败被擒。刘备念及张任的忠勇,本想招降张任,但是张任坚持不降,最后被刘备所杀。
以忠勇著称的蜀中名将张任,他的历史形象与文学形象有何不同?
文章插图
张任出身寒门,被刘焉父子拔擢上来,这或许是张任对刘璋如此忠诚的原因。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最后张任宁死不降的行为也很值得尊敬。不过要说张任在\"益州之战\"中起到什么作用,恐怕还很难说。无论是涪县、绵竹还是雒城的战斗,张任都不是一个主导人物。\"雒城之战\"中庞统中箭身亡,也应该算在刘循的头上。
以忠勇著称的蜀中名将张任,他的历史形象与文学形象有何不同?
文章插图
《三国志平话》版:三回合被黄忠所杀在《三国演义》之前,还有一个《三国志平话》,是民间说书人的讲史话本,也被视为《三国演义》的前身。《三国演义》的一些桥段有可能就是采自《三国志平话》(或许有更早的源流,这个就不得而知了)。在《三国志平话》中张任也有出场。
以忠勇著称的蜀中名将张任,他的历史形象与文学形象有何不同?
文章插图
《三国志平话》中张任也是刘璋集团中的重要人物。在刘备、张松、法正等人的阴谋暴露之后,\"强项\"张任率领五万大军,与绵州太守(《三国志平话》中的人名、地名距离历史有很大的出入)张瑞邦、杭州太守张升将刘备困住。庞统引一支军队到雒城,结果被刘璋之子刘珍(就是历史上的刘循)射杀。糜竺率领一支小股部队从小路突围到荆州搬救兵,才有赵云、张飞、诸葛亮等人率军入川救下刘备。
以忠勇著称的蜀中名将张任,他的历史形象与文学形象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