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二弟反目背后:薪水都上交二弟媳,最后却被赶出家门( 二 )


鲁迅和二弟反目背后:薪水都上交二弟媳,最后却被赶出家门
文章插图
二、家和未必万事兴传统“大家庭思想”的核心首要是和谐,正所谓“家和万事兴”。鲁迅在兄弟当中次序最长,因而始终以大家长地位自居,他认为自己身上始终背负着维护家族和谐的任务——对母亲行孝道,对兄弟要爱护。从他之后的许多经历来看,正因这样的思想才导致了鲁迅一生中的许多悲剧。例如娶自己不爱的朱安致使他一辈子的婚姻失败,这场失败的起源来自于鲁迅对母亲的名义上的孝。何为“孝”?许多人就是曲解了孝的本意,才在孝字身后跟上一个“顺”字,孝顺孝顺“孝”即是“顺”。然而仅仅做到顺,那么这种孝也仅仅是一种无实际意义的“愚孝”,所谓的孝子贤孙之后肯定还会再爆发更大程度的反抗。鲁迅若非如此,怎会冷落朱安一世,另娶许广平?他只是将“不孝”延后,当问题统一集中后发生的不孝带来的伤害,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初那个“孝顺”本身存在的价值。同理,鲁迅在处理兄弟关系上,也是这样仅仅维护着表面的和谐,却不曾多多考虑为了一个虚名的“和谐”,背后究竟会付出多大的代价。他后来写道:“我总以为不计较自己,总该家庭和睦了罢!”
鲁迅和二弟反目背后:薪水都上交二弟媳,最后却被赶出家门
文章插图
就这样他一再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鲁迅以为不发生争执便是万事大吉。避免争执的最好办法就是对于弟弟弟妹的要求尽量满足,或者说对于羽太信子的要求尽量满足。之后情况不妙,北洋政府一再拖欠鲁迅的工资,每月羽太信子无法按时收到家用,对鲁迅的不满加深。俗话说:“升米恩斗米仇。”一直以来周作人夫妇就像襁褓中的婴儿那样强制需要别人的优先照顾,对大哥鲁迅予取予求,而今稍有违意便令他们满心怨恨,此乃人性之恶所致也。1923年7月,周作人听信了羽太信子对于鲁迅的诋毁之后,亲手交给大哥一封绝交信,勒令其“此后不要再到后边院子来”。经这莫名其妙的一役,兄弟二人先是分炊,再后分家。不久,鲁迅带着母亲朱安搬出八道湾胡同11号院到砖塔胡同暂且租住,他留下一句话说:“凡归我负责的人,全随我走。”
鲁迅和二弟反目背后:薪水都上交二弟媳,最后却被赶出家门
文章插图
鲁迅在这之后大病一场,连日高烧不退,痊愈后鲁迅见周作人夫妇仍未有讲和的意思,便心一横索性与他们断了往来,他向友人借了八百大洋,在西三条胡同另找了一处小屋安置母亲与朱安。待一切妥帖之后,他只身一人重返八道湾胡同,想要取回上次匆忙离开未来及带走的书籍和个人用品。不料不过月余的时间,八道湾已是物是人非,周作人与羽太信子此时拧成了一股绳,生怕别人来抢夺走他们来之不易的胜利。鲁迅只想拿回自己的东西,可在他们眼中却是意图瓜分家产,周作人为此不惜与鲁迅大打出手。中国家庭最忌讳家丑外扬,羽太信子还偏要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她打电话叫来素日里常往来的二三好友至八道湾,待到人齐,只管一个劲儿的辱骂鲁迅的名声,终是闹得不可开交。后经人调停,鲁迅才得以拿走了自己的器具,后再不踏足此地,周作人夫妇稳坐八道湾胡同。直到羽太信子将门口的“周宅”换成“羽太寓”时,周作人才幡然醒悟原来自己也不是这场战争中的赢家,仅仅是个吸引火力的小兵。待到周作人再后悔时,却发现与自己亲近的三弟早就弃家而去,向来爱护自己的大哥也被他一脚踢开。周作人成了羽太信子手中的提线木偶,他后来的遭遇如今翻过头来看也是自作自受。
鲁迅和二弟反目背后:薪水都上交二弟媳,最后却被赶出家门
文章插图
三、不带锋芒的善良,最终必将自己刺伤!鲁迅购置八里湾胡同宅院的本意是想三兄弟互相有个依靠,借此供养母亲终老。托付羽太信子管家是因为周家实在无人可用,羽太信子之前在众人面前一向温和懂事,才获取了鲁迅的信任。却不想,获得权力之后她的獠牙才真正开始显露,一切都是已被人谋算好的棋局。1906年,周作人复制了鲁迅的道路,顺利考取了日本官费留学生,他前往东京学习海军技术。然当时鲁迅已从仙台医科学院退学,弃医从文,平日里靠稿费生活,手头资金有限因而住所并不算宽敞。周作人到来后,为方便相互照应,鲁迅便与许寿裳、朱谋宣、钱均夫五人共同合租了东京的一处大宅,取名“伍舍”。之后为了减轻家务压力,他们五人又雇佣了一名清洁女工,就是后来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羽太信子家贫,身份低微,不过天生姿容尚可。当时旅居在日本东京城内的中国人与日本女佣之间擦出火花的不在少数,例如孙中山与大月薰。即使大多数都只是露水情缘并未有相守一生的约定,但是她们总能获得些额外的好处,羽太信子也动起了这方面的歪心思。她看准周作人性格怯懦定是个任人摆布的胚子,巧使手段与周作人确立了恋爱关系,鼓舞他与自己成婚。周作人果然被羽太信子拿捏得死死的,可巧的是鲁迅得知二弟与女佣之间产生爱情之后也没有反对,对于他们的婚事并没有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