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南下”话运河( 二 )


船上是粮,是货,是苏州的金砖,绍兴的黄酒,是瓷器、漆器,是绸,是布。每一批货物,凝结着运河沿岸劳动人民辛劳、智慧,承载着传统技艺,不断激发出新的创造。
“北上”“南下”话运河】展品中的明代松江布,便体现了明代棉纺织技艺的精湛。而谈到松江布,就不能忘记德艺双馨的黄道婆。她历经磨难,学得海南黎族同胞先进的纺织技术,带回松江,倾囊相授,使松江布的品质“望之如绒”,远销日本和朝鲜,获得“衣被天下”的美誉。
运河的船上还有人。运河岸上的人阅尽千帆,或不知已被船上的人无声浸染。船上的人带着文化,像种子一样,播撒到运河沿岸的城市、村庄,直到运河的尽头,乃至更远的地方。妈祖信俗即是文化在运河上轻盈流布、发扬光大的典型例证。
妈祖原本是四海共仰的海神,随着漕运的发展,妈祖信俗由海及河,一路随漕船北上,直达京津。元代,天津的三岔河口作为转运和仓储重地,集结着大量漕运船户,运粮的船工“不拜神仙不上船”,运河沿岸的天妃宫相继兴建,元泰定三年(1326年),天津的天后宫始建,此后奉祀日盛,成为天津的保护神。此番展出的清代《天津天后宫过会图》,记录下天后宫过会的盛大场面和全部过程。
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妈祖祭典(葛沽宝辇会)不过是一个侧影。勾连南下与北上的大运河,在中国文化内部发挥了活络之功效,让中华文化历经碰撞重组,涅槃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