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当中,林冲的身份是八十万禁军总教头,王进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八十万禁军”这个词语在有关宋朝的小说或影视节目当中时常出现。那么,历史上的宋朝禁军真的有八十万吗?
文章插图
北宋禁军人数确实有过八十万,宋仁宗时期禁军员额高达82.6万。不过北宋并不是所有的朝代禁军人数都有八十万之多,比如宋太祖时禁军人数只有二十万不到,宋太宗时为三十五万,而在宋仁宗以后的英宗、神宗时期禁军人数亦没有八十万,只有六十万左右。因此在北宋时期,“八十万禁军”只存在于仁宗时代,而其他皇帝在任时禁军人数远未达到八十万。
然而即使如此,北宋的军队人数依旧超出其他朝代许多,比如唐朝的军队数量在五十万左右,汉朝的军队数量则在三十万左右,即使是穷兵黩武的汉武帝时期,全国的军队数量都没有过北宋禁军的人数。
文章插图
而且北宋禁军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的人数越多,战斗力反而越差。宋太祖赵匡胤时禁军只有十几万,然而这却是北宋最为强大的时候。在宋太祖以后,禁军的人数不断增多,然而它的战斗力却越来越差。宋仁宗时期的八十多万禁军加上数十万地方军队,在面对十几万辽军时竟然屡战屡败,就连西夏也多次大败北宋禁军。
北宋是从五代十国的乱世当中走出来的,然而经历了血与火的宋朝却没有成为“大宋”,反而成了“弱宋”。西夏、辽国、蒙古,宋朝在对外战争中似乎没有取得过几次胜利。契丹人更是马踏东京,掳掠徽、钦二帝,制造“靖康之耻”。那么,军队数量如此庞大的北宋军队,在面对外敌时为何不堪一击呢?
文章插图
北宋的兵制要为宋军的羸弱与失败负责。唐末以后藩镇割据,军阀混战,五代十国时期的皇帝基本上都是军阀。宋太祖赵匡胤自己就是军阀出身,且他是篡位建立的宋朝,因此他认识到:“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范香溪先生文集》)赵匡胤于是对兵制进行了改革,在他继位以后,实行“废藩镇,释兵权,罢功臣,典禁兵”的政策,同时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迫使禁军将领交出兵权。而赵匡胤之后的继任者接着调整,最终建立起北宋独特的兵制,并对北宋的军事实力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制度上,北宋建立起以枢密院掌管军政,三衙分别统领马步军的军事领导体制。枢密院是北宋执掌军政的最高机关,与中书省平起平坐。枢密院的最高长官是枢密使,相当于宰相,且多由文人担任。不过枢密院并不直接掌控军队,它主要负责制定战略,调遣军队。而三衙则分别统领三支禁军,它们互不统属,最高指挥权归于皇帝。北宋在派禁军出征时,统帅既不是枢密院官员,也不是三衙官员,而是皇帝临时任命的帅臣。军队回来以后,兵归三衙,帅臣则失去兵权。
文章插图
《宋史·职官志》记载道:“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祖宗制兵之法,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不得专制。此所以百三十年无兵变也。”
北宋通过独创的制度,将兵权一分为三,最终归于皇帝。这种制度防止了藩镇割据,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稳定。但是,由于兵权过于分散,调兵权、统兵权、握兵权在不同的官员手中,他们往往会相互掣肘。而且主帅没有实权,只能按照皇帝的既定政策指挥战争,这极大的削弱了宋军的战斗力,使得宋军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
在兵力分配上,北宋遵循“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的原则,即中央禁军强大,地方军队相对弱小。北宋的军队主要分为禁兵、厢兵以及乡兵,边境上还有蕃兵。禁兵自然就是禁军,他们是北宋的正规军,亦是天子的卫兵,担任着“守京师、备征戍”的任务。厢兵则是正规军中的地方军,他们多用于劳役,从事后勤补给。乡兵是民兵,而蕃兵则是由少数民族组成的非正规边防军。
- 北宋灭亡时梁山好汉大部分还在世,他们表现怎样?真令人失望透顶
- 此人是栾廷玉之弟,名头响作用低,排名却高于八十万禁军教头
- 茗山寺,绝壁之上有北宋的风。 ????
- 豹子头林冲的最后一战:与八十万禁军教头激战两百回合,吐血而亡
- 这个亡国之君写了一首诗,竟然因为一首词导致北宋亡国
- 乘风破浪的北宋“状元”练习生——沈括
- 巩义北宋皇陵的文物保护工作怎么样?
- 正史上宋江的真实结局是什么?
- 80万禁军教头林冲,放到现代是多大的官?难以置信
- 北宋最牛的科学家,通晓天文地理,留下一本遗作,间接改变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