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始终对吉、凶十分敏感,而他们也对“六六大顺、逢七必变”这句话有着独特的理解。何谓逢七必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逢七必变是人们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探索出来的普遍规律。所谓变即为改变,也就是说,当一些事情与其发生关系的时候,事情的发展轨迹或许会完全不同。逢七必变的现象在时间变化上十分明显,在特定的时间之内,如果选定某一天作为起点,经过七年或者七的倍数的年份,即使时间继续前行,七或者七的倍数一定会成为一个时间节点。
文章插图
它如同一道分水岭,两边是完全不同的世界。我国著名国学大师曾仕强先生曾经说:“六六大顺,逢七必变。中国人虽然喜欢六这个数字,但七它才会变,一到七就变。”相较于六这个数字,中国人更害怕面对七这个数字,每逢七必然发生巨大的改变,但是人们无法判断这种改变究竟是好是坏。纵观中国古代的朝代更迭之中,每逢七就会发生一次巨大的变革,然而每一个改变都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中国朝代的第一次兴盛发生于西周时期,而名臣周公旦就是极力促成这一辉煌的人物。周公旦曾经两次辅佐周武王讨伐纣王,他也是周朝的开国大将。
文章插图
《尚书·大传》曾经记载:“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旦用了七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周朝。拯救乱世、推翻暴君统治、建立周朝的政治制度,周公旦7年夙兴夜寐,终于建立起了一个理想中的国家。宗法分封制确立了周天子的绝对权威,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整个国家一致对外,政治与伦理纲常相互融合……周公旦带领人们走出了朝代初次建立的蒙昧,人们开始学会探索全新的统治方式。历史资料记载,周公旦辅佐周王期间,社会安定和睦、百姓安居乐业,周朝迎来了繁盛时期。七年执政成王,七这个数字对周公旦意义重大,也同样成就了周王朝。
文章插图
汉朝时期汉武帝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汉朝进入了全盛时期。而汉武帝刘彻也是汉朝的第七位,他带领汉朝走向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汉武帝在地方施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实施之后,汉朝完成了思想的统一。汉武帝是中国古代众多优秀帝王之一,他能文能武,胸中有沟壑。于中国而言,汉武帝最大的成就就是击退匈奴、征服西域,收复南越,吞并朝鲜。汉朝的版图不断增加,中原地区的人们也一雪前耻。在汉武帝之前,文帝、景帝也开创了文景之治,然而汉朝始终未曾达到全盛时期。汉武帝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在他的努力之下,汉朝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逢七必变由此可见一斑。
文章插图
唐太宗时期的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毋庸置疑的繁荣时期,唐太宗对内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他对外开拓疆土,征服了一众少数民族国家。在唐太宗建立的繁盛基业的基础上,唐朝又度过了百年光辉时刻。中国古代的第四次辉煌时期发生在明朝,自开国皇帝朱元璋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之后,明朝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繁荣。明太祖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加大海外交流,明朝逐渐走向兴盛。永乐皇帝在前辈创造的强国的基础上励精图治,明朝进入了永乐盛世。从汉武帝时期到唐朝唐太宗时期大约度过了700年的时光,而从唐朝时期到明朝时期也不过700年的时间。
文章插图
周朝、汉朝、唐朝、明朝四个朝代的发展历程揭开了一个普遍的规律:适逢7或者7的倍数,中国的面貌必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逢七必变这个现象不被中国人民广泛认可,在世界上7也有着独特的含义。七在西方一直是一个神秘的数字,《圣经》记载上帝用6天的时间创造了这个世界,而第七天就成为了他的休息日。世界人民将7天作为一个循环,第七天也是人们休息放松的时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社会也是逢七必变。逢七必变是否真的有历史依据呢?人们普遍信任这个所谓的真理又有着怎样的原因呢?首先,逢七必变是人们在几千年的中国发展历史中得出来的普遍规律,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可信性。中国人民一向擅长在复杂的生活中总结出普遍适用的规律与经验,如果一次7是巧合,那么第二次第三次又作何解释呢?其次,逢七必变或许只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如果人们的脑海中一直秉持着逢七必变的观念,那么他们就会对未来充满期望,换言之,人们以7为标杆创立了一个目标,一个可以不断激励人们的目标。也许逢七必变并不是命中注定,而是人们不断努力的结果。最后,不论逢七必变是否具有科学依据,人们都应该用理性的态度看待它。按照中国社会的普遍规律,下一个逢七必变的时期在21世纪30、40年代,这与我们创立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谋而合。
- 老祖宗“女人当家,房倒屋塌”,下半句更精华,可惜鲜有人知
- 老祖宗决定人生“成就”的三大本领,都不是读书学来的,你有吗
- 俗语“四十莫管两事,五十莫管两人”,老祖宗的忠告,受用无穷
- 那个六千年前的虞朝,真的只是老祖宗们瞎编?
- 老祖宗常说的“水至清则无鱼”,下半句才精华,教你为人处世之道
- 俗语“喂狗别喂饱”,为什么要这样说?下半句体现老祖宗的智慧
- 老祖宗谈生辰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这句俗语有道理吗
- 为何说“穷不碰三艺,富不亲三人”?老祖宗的这句话,让人很佩服
- 老祖宗为什么定16两为1斤,筷子长7寸6分,大智慧啊!
- 袁天罡曾与一老农打赌,原本胜券在握,结果却是完败,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