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意义上,这些东西消失的时候,生活也在消失,文化也在消失。
这时候,你就会开始怀疑设计——设计是为了消灭文化吗?
从学术上来讨论的话,这其中其实存在一个悖论——所谓的现代设计,基本会在全球的任何一个地方,杀死它的地方文化,彻底消灭它的传统文化。
而这个悖论在中国的表现尤为明显。
我觉得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内,有一个很强烈的状态,就是大家都想着改变——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活、追求美好新生活有着强烈的愿望。
因此我们开始对现代化产生一种极端的原教旨主义的追求,对互联网、科学技术以及新出现的AI等等,都开始产生带有原教旨主义色彩的追求。
整个社会的这种狂热,让我觉得非常的有趣。
文章插图
王澍在活动现场
其实在中国古代,我们曾用自然的材料做出许多优美的设计,这些作品的质量和审美价值都是极高的。
而如今,我们完全放弃了自己已经达到的极高的审美,转而走了另一条路——我们称之为现代化设计。
对比之下,你会觉得这荒谬又可笑。
02
●
设计的基点在哪里
我们的城市究竟丢失了什么东西?我们要如何找回来?我觉得很重要的是,我们要思考——我们设计的基点在哪里?
对我个人和我们工作室来说,这个基点是关于我们对自然的思考。
中国文化和全世界其他文化相比,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关于自然这个话题的讨论。这是我们文化的根源。
文章插图
21世纪初,北京建起了央视总部大楼这样的现代建筑,成为整个中国的象征。
而与此同时,我们工作室在杭州西湖边的太子湾公园内参加了一个国际雕塑展,第一次用夯土做了一件很小的作品。
这件作品我和我太太都参与其中,亲手去做。当时我太太怀着孕参与劳动,由于夯墙时太过投入,她甚至差点流产。但经历过后,她说——
“当你真正接触到这些作为材料的泥土,开始劳动时,你会发现你对中国自己文化的理解,发生了变化。”
因为中国文化,不是一个理论在先的文化,而是在实践中慢慢发展出来的。
所以中国文化下的建造,总是把材料作为第一考虑。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做法,你要亲手去接触、去体验,你的整个意识才会发生变化。
这时候,所谓的设计才开始发生。
文章插图
所以,自然是我们设计的基点,或者说,新工作的原点。后来,我们便在杭州,建造了20万平米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文章插图
我们开始考虑,怎样把这种对自然的思考,在城市的大型公共建筑中表现出来。
文章插图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是一个建筑群,这个建筑群的密度极高,但建筑却全都被放在了校园的边界上,而校园中间的自然,被完完全全地留出来。
文章插图
这是人自己的一个选择,宁可人要住得挤一点、密一点,但是要把自然彻底地留出来。
所以如果现在你去校园的话,你会发现自然在那个地方是老大,人是次要的,包括建筑都不是最重要的。
03
●
设计如何延续
对自然的思考,不应该仅仅在我们的作品中表现,我们还要把它引入教育,与作品平行。
我们要通过建筑设计的教育,去改变下一代对整个设计的意识与价值观。
因此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的学生,整个本科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会有类似夯土这类动手的课程,这是我们学院的特点。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中国网络文学能否撕掉“二等文学”标签?
- 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武学盛世”和“武学末世”分别是什么时候?
- 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
- 「张忆滨」|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 中国画中的理想男人
-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许雄志书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