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万章篇》就写到:“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於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但是到了战国的时候,这种情况变了。战国的时候各个国家纷纷废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改实行郡县制,于是就出现了跟以前不一样的爵位,而且爵位不再世袭,也没有对地方统治权。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中有一项就是军功爵制度,说白了就是按军功来封赏爵位。具体方案就是,所有贵族必须通过军功来重新定位,有军功,不管是以前是农民还是贵族,都有资格获得爵位;那如果没有军功呢?不好意思,那您以后可就不是贵族了,降为普通的地主。
新法一出,大大激发了士兵的战斗积极性。
文章插图
秦汉时期的战争是非常频繁的,每个士兵在战斗结束之后,都要计算一下自己杀了多少敌人,然后用杀人的数量来换取相应的功劳。
那么在杀红了眼的战场上怎么计数呢?有这么一个规矩,如果一个士兵杀死了一个敌人,就割下他的右耳,等到打完了仗,数一数每个士兵有多少个右耳,就代表杀了多少个敌人,相应的就会得到多少的奖励。
跟咱们今天的多劳多得的道理一样,你拼命的为国家打仗,国家就会给你丰厚的奖励,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上了战场士兵们哪个不玩命?秦国的虎狼之师就是这么组建起来的。
那么士兵们拼死拼活换回来的这个爵位有啥用呢?您可别小看这个爵位,可不仅仅是一个好听的名头而已。
首先,有爵位就意味着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特权。比如,你犯了罪,可以通过降低爵位的等级或者免除爵位来抵消一定的惩罚,相当于是一个“护身符”。除了抵罪之外,还能减免一定程度的徭役,咱们知道古人是要服徭役,就是无偿的为国家劳动,没有爵位的人一直到60岁才能不参加徭役,如果你有爵位的话,那么恭喜你,你就拥有了“提前退休”的资格。
不仅如此,在汉代,有爵位的人死后,连坟头都有资格比普通人修的豪华一点。
文章插图
另外,面对资源分配的时候,爵位越高就越有优势了。比如在汉代,一位关内侯最多可以拥有95顷土地,而比他等级低的公乘有多少呢?只能拥有20顷,再低一点的大夫只能有5顷,最低的公士最多只能拥有1.5顷。
在汉代官员的等级跟爵位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咱们经常听一个词“封侯拜相”,形容一个人成就功名,官至极品。
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按照西汉的制度,丞相之职一直选用列侯担任,所以也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只有先“封侯”才能“拜相”。
提到这儿,咱们还得提一个人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位老哥是个例外,就是汉武帝时期的丞相公孙弘。
公孙弘这个人曾经先后两次被国人推荐,征为博士。十年之中,他从待诏金马门擢升为三公之首,先后被任为左内史、御史大夫、丞相之职。但是由于公孙弘之前没有军功,按照高祖皇帝“非功不侯”组训,他就没有侯爵。
因为在他之前担任丞相的都是有侯爵的人,所以武帝下诏封平津乡的650户给丞相公孙弘为平津侯,这下总算是满足了基本条件。公孙弘是西汉建立以来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也为西汉后来“拜相封侯”开创先例,“乡侯”也是他开始的,在这之前汉朝没有“乡侯”。
文章插图
帝国
最后想跟大家说一说,军功爵制度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在军功爵制度之前,爵位一直是世袭罔替,正因为如此一些传承了几代的大贵族也慢慢的也拥兵自重,甚至长期把持一方政权,势力大到就算是国君也要礼让三分。
- 当年,他培养黑势力团体敛财数亿,后靠做慈善洗白,结果如何?
- 当年击败北大硕士,拿下诗词大会冠军的37岁外卖小哥,如今变化让人认不出
- 当年杨家将被困的二郎山是现在的什么地方看完你就知道了!
- 从当当年度榜单的“畅销书谢幕史”,看今天什么书值得读?
- 烹一席文化盛宴,迎美好新年 线上线下结合,融媒形式呈现,2021山东新年文艺晚会情暖千家万户
- 当年被印在“2角人民币”的姑娘,如今变成这样,网友不敢相信
- 歌剧《白毛女》究竟有什么魔力,在当年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
- “八本当年超火的题材小说”那就是所谓的韩流,韩娱小说
- 当年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不似地球产物,专家无法给出解释,后来怎样
- 难怪悟空不服如来,原来当年他跳出了如来的手心,可惜被如来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