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莫言,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近些年最受争议的作家,他曾经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时,给出的颁奖词称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文章插图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特殊的作者,本应该得到世人的敬重。但出乎意料的是,莫言却被人们争相讨论,甚至是对他冷言冷语,在莫言的身上,完全看不到来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骄傲。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其实还要从莫言的写作方向和写作风格说起。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复杂多样在莫言的小说中,可以很容易发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却是多方面的,有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心理分析、感觉印象、幻觉梦境、时空颠倒等。既有魔幻现实主义的隐喻、象征、预言、神秘、魔幻,也有荒诞派戏剧的夸张、变形、荒诞;还有结构主义、感觉主义、象征主义等等。客观的说,在西方作家中,莫言最推崇两位,即威廉·福克纳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其实莫言的写作风格和这两位西方作家也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值得一提的是,莫言小说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断的场景切换和时空颠倒,具有明显的空间形式小说的特征,与福克纳的风格遥相呼应。而他引用神话传说以及动物角度叙事则明显带有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可以说,莫言的写作风格过于偏西方化,对此,也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与此同时,莫言对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借鉴是广泛的,不只局限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正如《天堂蒜薹之歌》中,莫言对于农民被收各种花样的赋税的夸张描写就具有黑色幽默的风格。
文章插图
而《幽默与趣味》中,莫言更是写人进城市后变成猴子,则有着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其实对于莫言这样夸张的写作风格,很多人都表示反对,觉得他有明显调侃世人的意思。然而,莫言创作并非单纯的借鉴,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精神。他对西方现代主义极具探索精神,《十三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而他发表于1993年的《酒国》更是一部史无前例的创新实验性小说,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其实,最重要的是莫言创作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意识流,在莫言早期的作品里就已经明显体现出来。作为莫言创作的代表特征,也是世人难以苟同的一点。但是,莫言在主打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同时,将中国故土元素也借鉴进来,从此诞生一种特殊的文学。二、中国故土元素的掺杂据悉,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00年3月,莫言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演讲《福克纳大叔,你好吗?》说:“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尤其让我明白了,一个作家,不但可以虚构人物,虚构故事,而且可以虚构地理。”其实,人们对莫言议论纷纷,最主要的也是觉得莫言创作有些虚假。
文章插图
然而,从1985年《白狗秋千架》开始,莫言高举“高密东北乡”的大旗,如同一个草莽英雄现世,创建了自己的文学王国。其实,此时的莫言创作的家乡,正如托马斯·哈代笔下的英格兰南部的“威塞克斯”地方,或加西亚·马尔克斯所描写的南美乡镇马孔多。可以清楚的看到,莫言通过对自己故乡的生活方式和一般生活状况的描写,传达了某种带普遍性的人性内容和人类生存状况,将一般的乡情描写转化为对人的“生存”的领悟和发现。这样就使得莫言的作品超越了一般“乡土文学”的狭隘性和局限性,进而达到了人的普遍性存在的高度。不得不说,莫言此等创作方式有些利用大众的味道。在懂文学之人的眼中,莫言的做法有些“不耻”,在不懂文学之人眼中,莫言的做法更是无法理解。所以,不管是哪种读者,都很难读懂莫言的写作韵味。就在莫言偏向于西方现代主义写作风格时,又将中国文学的特点掺杂进入。在世人难以读懂的同时,也让莫言的文学变得更加复杂,难免有些四不像的味道。三、中国传统说书艺术其实,莫言创作在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同时,很快意识到要逃离那些像福克纳、马尔克斯等西方现代派大师那样的“灼热的高炉”,逃离的结果便是回到他的文学故乡“高密东北乡”。
- 玩收藏︱快乐很重要
- 这个女人不一般:离婚后获得新生,变身银行副总裁
- 张勋为何可以不剪辫子?死后得一谥号,全国只有五个人获得过
- 梁山上有6个不义之人,他们本该被处死,宋江却选择包庇他们
- 2位诺奖获得者同台,杨振宁提出一问题,莫言的回答让人拍案叫绝
- 莫言:请活好,你的下半辈子
- 15岁就写出六千字小说的铁凝,为什么没获得茅盾文学奖
- 四本科幻小说,获得巨龙之眼,收集宇宙龙骸,纵横星际,怀拥佳人
- 《沉默的病人》:面对原生家庭的伤害,不能靠伴侣来获得救赎
- 陈丹青:虽然没有读过莫言的书,但我知道他获诺贝尔奖与作品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