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用提祖宗的平生为人,香火的延续变成了姓氏的延续,家族的文化底蕴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已荡然无存,所谓的"延续香火"不过徒有其表罢了。
生不如养在贾平凹先生的文中,"延续香火"远远没有对子女的教育来的有意义,生儿育女这件事本身的意义就足够重大,不需要人为再附加意义。
贾平凹认为"社会是各色人等组成的,是什么神就归什么位",对子女不恰当的期望和教育只是徒劳之功,压抑孩子的天性来顺从家长的想法。
文章插图
就算儿时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对古诗倒背如流,也不过又是一个小"仲永"罢了,往往长大就泯然众人。
当父母的一定要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孩子和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天赋,家长可以加以引导,但不能全权干涉。
毕竟"儿女的生命是属于儿女的,不必担心没有你的设计儿女就一事无成。"
家长可以教给孩子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标准,甚至于教授知识都有学校来完成,要知道"活人的性格就是命运",教会孩子在学有所成之前,要先学会做一个普通人。
但现在的事实是,很多家长在孩子还未出世的时候就为他规划好了将来,在孩子的生活中指手画脚。
甚至把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强加给孩子,但是忽略了孩子们自己的想法,这种拔苗助长的方法教不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文章插图
贾平凹的教育和家庭贾平凹一生没有儿子,在有些人眼里看来应该是个失败的人,但是谁能否认他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
一个有价值的人不会因为"香火"打折扣,同样一个一事无成的人也不会因为有了儿子而身价大涨。
在教育第一个女儿的时候,贾平凹也曾陷入一种很焦虑的心态,因为孩子成长得太慢了,而自己却在一天天老去,甚至因为孩子要从零开始学习而郁闷。
但当他放宽心态不再和别人进行比较的时候,才真正解放了自己,他不再要求女儿一定要按自己的想法学习做事,而是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
玩的时候好好玩,学的时候好好学,而女儿没有辜负贾平凹的教育,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诗人,这正是这种适应教育的成功之处。
文章插图
很多人生孩子只是为了让孩子成为婚姻的纽带,把两个貌合神离的人继续绑在一起,但是却忘了,问题仍然存在。
孩子的出现解决不了大人之间的矛盾,如果两个人早已相看两厌,即使有孩子也是度日如年,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也不会真正快乐。
因此,当贾平凹和前妻因为猜疑而感情破裂时,即使当时已经有了个女儿,两个人还是毅然决然地离了婚,没有因为所谓的"家庭完整"而勉强自己。
幸运的是大女儿也没有因此记恨父亲,还邀请父亲在自己的结婚典礼上致辞,有这样的一个懂事又出色的女儿,比那些被养废了的儿子好得不知多少。
文章插图
物极必反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人加入丁克大军,很多人选择结婚但不生子,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层。
有越来越大的育儿成本的影响,有担心自己不会教孩子的焦虑,也有人是因为看到那些不计后果获得后代却没好下场的人而心有余悸。
当歌手李健在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做丁克一族的时候,曾经坦言道:"我认为自己的基因没有什么必要延续,没有优秀到需要继承的地步,也不是什么濒临灭绝的物种。"
李健说这话实在是谦虚了,他和妻子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却认为自己的基因不够优秀,而那些封建余孽却在一个劲地生孩子,为了留有后代费尽心机,这对比实在是讽刺。
- 西莉亚·布鲁·约翰逊《怪作家》,谈论西方文豪的写作怪癖
- 民国最勤奋的作家,一生写3000万字小说,靠稿费养活3个老婆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为什么有一些走红的作家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 90后新锐作家周恺首部短篇小说集《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出版
- 橙瓜码字100条网络小说写作经验,百万收入作家的真实经历技巧
- 长篇小说《小康之路》出版
- 知名作家:因为其父亲是侵华日军,因此他拒绝生育和吃中国菜
- “老部长”王蒙:86岁仍笔耕不辍的“一线劳力”
- 爆冷!爱潜水的乌贼居然不敌老鹰吃小鸡,遗憾失去年度作家宝座
- 只推荐好书 篇六:史上最强少儿版《西游记》,一位作家父亲送给9岁儿子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