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编者按:随着《大秦颂》的热播,一款“我在秦陵修兵马俑”的小程序在各大公号中刷屏。遗憾的是,这个修复游戏并没有介绍提及马俑,仅仅是修复兵俑,兵马俑兵马俑,没马怎么能行呢?
在以往的文章里我们介绍过秦战马的性别《冷兵问答|古代战马是公马or母马?别想歪,看秦始皇兵马俑的这个部位就明白了》!战马鬃尾的缚结问题:《冷研逛军博| 剪鬃与束尾:中国古代战马与民间马匹最大的区别在哪?》战马与战车系驾问题:《冷研逛军博|那辆复原的战国驷马战车还有哪处需要改进?》古代马具通论:《冷研说历史|女英雄也得买买买!花木兰出征前的大采购,到底都买了啥?》现在我们就来补充说明下秦马俑情况。就目前秦陵兵马俑所见马按用途分为挽马与鞍马,鞍马也就是我们说的乘用马。
文章插图
挽马俑,以一组右服马为例:马通首高162厘米,头至尾通长210厘米,蹄至鬐甲高124厘米,肚围159厘米,腿高75厘米,和秦始皇陵东侧上焦村马厩坑出土秦马骨骼体尺大体相似。鞍马略高大,马通首高172厘米,头至尾通长210厘米,蹄至鬐甲高33厘米,基本符合秦律的标准:高八尺五寸(134厘米)以上。脑补下以前大致介绍过相马的标准:《冷兵问答|学会这些马匹小常识,古代伯乐也比不上你》:
文章插图
秦马剪鬃缚尾,四蹄 伫 立。肩长而斜;上膊长度约为肩长的一半;肘长而大;前膊长直;前膝关节强大;管短直;球节圆而强大;系长短适中。后肢股长,宽,厚重;后膝圆大,韧带发育好;胫短利于挽曳;飞节端正;后管骨骼坚实;后球节圆宽结实;后系比前系长且粗,具备良马的基本特征。(左图为故宫雕塑馆文物实拍)
文章插图
前蹄大而圆;后蹄小而尖,为正蹄形,正肢势。马头塑造比较细腻,躯干部位塑造手法简洁,概括,繁简结合。马头为直头,直颈。面颊用硬直面线塑造,眼,鼻孔嘴角处用曲线表现,眼球突起,状如悬铃。竹披双耳向前耸立,显得机警异常。马作嘶鸣状,给人以跃跃欲驰之感。
文章插图
秦马躯干为高鬐甲(鬐甲处体高大于尻高),背腰长宽,略凹,尻部发育良好,挽马较宽,为水平尻,鞍马尻长。尾础端正,挽马缚尾带卷翘,鞍马尾梳成长辫自然下垂。挽马胸深宽长,鞍马胸深长,腹部大小适中,紧凑充实。肷[qiǎn]窝小而充实。挽马均为骟马,部分鞍马为公马,兵马俑坑尚未发现母马。马俑通常涂色枣红,黑鬃黑尾白蹄粉舌白牙,采用平涂手法,彩绘剥落较多。这样的马毛色在马学中称之为骝马。
文章插图
我们知道秦兵俑里有绿脸俑,马俑里也有类的涂装。出于艺术手段或做涂色实验考虑,有的陶马涂装色比较特殊,受光面涂枣红色,背光面涂绿色,如脊干和腹部两侧为枣红色,腹下涂绿色;肩部及颈部涂枣红色,前胸及项下涂绿色;马首额部及鼻梁为枣红色,两侧面颊涂绿色,但这样施色仅有一号坑T20G10出土右服马和右骖马两例。其塑造方法:马头由左右大小相等的两片或上下左右四片做成,马颈为左右两片倒梯形泥片合成,躯干的制作方法是尻/腹/胸三段由泥片斗合而成。陶马的腹部或背部留有一两个8-14厘米圆孔,用陶饼封堵,这样的圆孔是为了便于把手伸进体腔内工作,还便于焙烧时透气以防炸裂。马腿泥质经过反复折叠调合,并施加了强大的压力。马尾系单独捏塑成形,插入尻部方或圆孔中,外部复泥加固。陶马的各部分制作完毕后先立腿,然后连四肢,再迭筑尻,腹及胸腔两侧泥片,而后再覆盖躯干上侧,连接胸腹泥片,下面用丁字木架承托,依次连接马颈,马头,待成型后,进行表面装饰和细部雕刻。图为国博所藏秦挽马。
- 沉睡|沉睡千年之久的兵马俑,为何只有它变绿脸专家说不清楚
- 世界|兵马俑出土的绿脸俑到底什么身份?专家猜测是哨探,也就是侦察兵
- 绿脸俑|秦始皇陵的“未解之谜”至今无人化解!
- 秦陵兵马俑|当年挖出的那个绿脸兵马俑,专家看到都解释不了,后来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