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方米》多元化融合传递平凡者的温暖与微光( 二 )


《一平方米》多元化融合传递平凡者的温暖与微光
文章插图
董卿对话“人民英雄”张定宇
于是,当74岁的程俊玲奶奶在朗读亭内回忆起与老伴的相处点滴时,当妻子程琳将那句“其实我们所求何其卑微,人生一世辗转天涯,想保有的不过就是像这样一小间点着灯的房子,一小间点着灯的家”献给自己患上渐冻症的丈夫张定宇时,可知又有多少人悄悄拭去了眼角的泪,并在键盘上敲下一句“我又一次相信爱情了”。当95后女孩郭子涵继承父亲遗愿,来到父亲曾经为之奋斗的扶贫一线奉献青春时;当贺帅走上父亲曾经挥汗奔跑的赛道,与老人当年的跑友相拥,并立志帮父亲达成跑完100场马拉松的人生目标时,他们通过朗读传达出的,又何尝不是人间最美的亲情?当领跑员徐冬林牵起国家残疾人田径队运动员刘翠青的手,一路跑上奥运冠军的领奖台时,观众感受到的,除了作为运动员搭档毫无保留的信任,还有人与人之间最为纯粹的友情。
《一平方米》多元化融合传递平凡者的温暖与微光
文章插图
贺帅与董卿对谈回忆父亲
一个个充满烟火气息的故事,一份份真挚而朴实的情感,描绘出的正是中国人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时代群像。他们于艰难时刻仍然满怀善意与希望的人生态度,也在2020这个特殊的年份给人以慰藉,鼓舞着我们继续携手前行,满怀热情地迎接2021年的新年钟声。
突破自我 多元化样态树立媒体融合样本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点打造的大型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自第一、二季播出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厚的节目内涵和正向的价值传递了收获了广泛好评及多方认可,并顺势引发了全民阅读热潮。
《一平方米》多元化融合传递平凡者的温暖与微光
文章插图
“一平方米”直播中董卿向镜头打招呼
而今,当节目沉淀了800个日夜再度出发时,第三季《朗读者》选择了突破自我入局新媒体直播,从新媒体小屏发端向电视大屏幕延伸,从以往的单向传播转换为全新的双向互动,这既是一次对小屏内容输送大屏跨媒体传播的有益尝试,也是推进媒体融合的生动样本。作为《朗读者》第三季的先导篇,“一平方米“更首次尝试将新媒体的互动性和时空突破与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将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弹幕搬上了大屏,并由此让传统媒体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另外一种可能。
除传播途径的延展之外,“一平方米“在内容方面也做了充分的扩展与融合。不仅通过实地采访画面与现场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将那些普通人的故事娓娓道来,让他们的生活态度成为可供观照的样本,让观众重拾精神世界的宽广与厚重。节目中,身兼制作人、总导演、主持人三职的董卿也再次突破以往端庄大气的形象,以最平实的语言,最朴素的妆容与朗读者们促膝而谈。在这里,她不再是那个舞台聚光灯下光彩照人的主持人,而是一个会讲绘本故事的“大姨”,一个会害怕黑暗不敢迈步的“盲者”,一个长辈眼里亲切的“大闺女“,这也正是节目最能打动人心的真实。除此之外,节目优质的内容和深厚的情感还打动了诸多大家献声助力,新媒体端的#人人都是朗读者#活动获得了莫言、麦家、刘慈欣、周冬雨、朱一龙、张梓琳等众多文化、艺术、企业界人士的支持,纷纷分享自己和文学之间的故事。其中包括99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他以英文朗读《诗经·秦风·无衣》的形式,传达了对青年观众的鼓舞。
《一平方米》多元化融合传递平凡者的温暖与微光
文章插图
许渊冲朗读英文版《诗经·秦风·无衣》
“我们可以把《一平方米》理解为一个节点,这个节点就是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概念。”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的观点形象地概括了节目的创新所在。她认为,节点一方面延伸了关系,使朗读成为了缔结社会关系和情感关系的纽带;另一方面延伸了内容,让公众在朗读中透出的人情、人性、人心,把各种各样的内容都打活了。而把观众当作用户,让用户参与其中,正是融传播最核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