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鳏夫房顶炊烟少,寡妇门前是非多”,“鳏夫”是啥意思?】中国拥有几千年历史,文化底蕴不是一般的深厚,其中就包括看似简单,却饱含哲理的民间俗语。所谓俗语,并非文人墨客创造,而是普通百姓的智慧总结,没有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高大上的韵律,即使大字不识的人,也能听明白其中道理。所以,俗语更容易被人理解,传播范围比较广泛。
文章插图
如果原本关系很好的朋友,因为一些矛盾导致关系破裂,或许会用一句俗语表达态度,那就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再比如有人吵架的时候,极力指责对方,认为自己有理有据,而对方也列举证据,互不相让,就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俗语包罗万象,涉及到生活中各个方面,由于时代在发展,古人总结的那些俗语,有一部分已经过时,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但是,有些还是具备很深刻的道理,从思想上给人启迪,让人更好地面对工作和生活。接下来介绍的俗语是“鳏夫房顶炊烟少,寡妇门前是非多”,表达了什么含义呢?
文章插图
咱们先来看一下“寡妇门前是非多”,顾名思义,寡妇指的是已经结婚,但丈夫不幸去世。人有旦夕祸福,谁也不能保证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假如现代女子的丈夫去世了,虽然比较伤心难过,但生活总要继续,不能沉迷于悲伤,大多会选择改嫁,重新找一个值得依靠的人。
在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相对较低,男人可以娶三妻四妾,而女人被要求从一而终,讲究所谓的三从四德。在这种情况下,她们把贞洁看得很重,即使在丈夫死后,也不会轻易改嫁,于是就成了寡妇,有的甚至守寡一辈子。古代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一旦不在了,整个家庭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苦难可想而知。
文章插图
古代寡妇非常艰辛,既要照顾公公婆婆,还要把儿女抚养成人。之所以说“寡妇门前是非多”,是因为人多嘴杂,难免会有喜欢搬弄是非的街坊邻居,跟现在的吃瓜群众差不多。若没有必要的事情,尽量不去寡妇家里,并非歧视寡妇,而是为了避免别人说闲话。
尤其是年轻的寡妇,不懂得如何耕田种地,只能请邻居帮忙,好心人因同情她,经常给予帮助。于是,一些内心不太阳光的人,聚在一起唠嗑的时候,就会说三道四,流言蜚语越传越邪乎,一传十,十传百,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久而久之,“寡妇门前是非多”就成为古代的警示语。
文章插图
再看上一句“鳏夫房顶炊烟少”,啥是“鳏夫”?有两种含义,一是妻子过世之后,没有再娶的男子;二是年纪较大的单身汉。唐代诗人元稹,在《祭亡妻韦氏文》中写道:“死且不悲,则寿夭贵贱、縗麻哭泣、藐尔遗稚、蹙然鰥夫,皆死之末也,又何悲焉!”
“炊烟少”三个字,说明不经常做饭,所以烟囱很少冒烟,体现出鳏夫的悲凉、凄苦,家中冷冷清清。可能是对亡妻思念过度,无法从悲痛中走出来,整天像是丢了魂似的,茶不思饭不想。也有可能是不会做饭,因为古代讲究“男主外,女主内”,妻子离开之后,丈夫发现做饭太难了,也就懒得去学习。
文章插图
现如今,俗语“鳏夫房顶炊烟少,寡妇门前是非多”很少再被提起,毕竟时代不同,已经不再适用,人们思想观念也进步很多。提倡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寡妇再嫁纯属正常,平时结交一些朋友,更是无可厚非。各位看官,你觉得现在还有“寡妇门前是非多”的情况吗?欢迎留言讨论。
- 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为何这么说,有啥深层含义
- 俗语“人过六十,莫至二地”,究竟是哪2个地方?古人的经验之谈
- 2021年是辛丑无春年,俗语“牛遇寡妇,十栏九空”,啥意思?
- 俗语“说曹操,曹操到”,下半句鲜为人知,却也无人敢提
- 俗语中的四大嫩,四大蔫,和四大紧,四大松都是什么
- 农村俗语“三九冰上走,过年露一手”,什么意思?道理在哪?
- 俗语“四十莫管两事,五十莫管两人”,老祖宗的忠告,受用无穷
- 农村俗语“五羊六马,死了别剐”,老一辈人的告诫!
- 农村俗语“色字头上一把刀”,下半句才最精辟,却鲜有人知!
- 俗语人穷不求娘家忙,富贵不住东南房,什么意思多数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