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鲁迅,我们想到的一般都是他的忧国忧民,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可能很多人都没想到,让我们觉得生硬和倔强的鲁迅竟然对甜品情有独钟,嗜甜如命。
鲁迅爱吃零食,特别是甜食。在日本留学的时候,鲁迅就特别喜欢一种叫做牛羹的日本小吃,经常在放学后去买。后来回国了,牛羹就成为他心中的念念不忘,后来专门请日本的朋友帮他邮寄回国,这可能就是最早的代购了。
后来,有朋友送给鲁迅一包糖,鲁迅打开一尝,觉得非常细腻,同时还带着清凉的感觉,于是非常喜欢,一下子吃了好多。
他的夫人许广平尝了之后说,这可是河南的名产,是好东西,如果身体上火,嘴上有疮之类的,拿这个涂上一点就好。听了这话,鲁迅赶忙把剩下的糖收起来,想等身体上火了再吃。
【“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中年鲁迅,竟然也会半夜爬起来偷糖吃】没想到鲁迅实在是忍不住,后来半夜睡不着觉,偷偷从床上爬起来吃掉了一大半。
文章插图
但是鲁迅有个怪癖,他不喜欢刷牙,再加上他对糖的喜爱,所以可想而知他的牙齿有多么惨不忍睹。有一次,他刚刚看了牙医,觉得要犒劳一下自己,于是拐到了稻香村给自己买了斤柿子糖。
鲁迅为什么喜欢吃糖?因为他的心里压了太多的东西,正是因为对平凡事物爱的深沉,所以才对那黑暗的社会有铭心刻骨的厌恶和批判。鲁迅一直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探索,从未停止过。
我们都知道,鲁迅在日本留过学,学习的是医学,那么他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在日本学习的时候,鲁迅的成绩中等左右,但是解剖学学得非常不错,他的日本同学看他很不顺眼,竟然写了一封匿名信状告鲁迅,理由是没有中国人学习不挂科的。
这件事情给鲁迅的刺激很大。随后,在一堂课上有一张中国人即将被枪毙的照片,而周围围观的中国人竟然是一连麻木不仁的表情,旁边有日本同学说,“有这样的国民,国家离灭亡也不远了!”
鲁迅听到之后非常生气,却又非常悲哀,最终决定弃医从文。他觉得救人得从人的思想上进行根本治疗。他要和中国几千年传统思维固化下的社会弊病作斗争,这不光要有智慧要有眼光,更要用一颗无所畏惧的心。
在辛亥革命之前不久,鲁迅回到祖国,先后担任杭州和绍兴的老师。一方面,他教书育人,希望能够教育出一批有新思想的学生。
另一方面,他积极投入到辛亥革命之中,领导绍兴的文学团体,创办了《越铎日报》,里面刊登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文章。
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的革命者带来了鼓舞和震动,鲁迅和李大钊、陈独秀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创办杂志,拉开了五四运动的序幕。1918年,他发表了振聋发聩的《狂人日记》,用象征的手法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随后又写了大量的随笔、杂文等,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7年,鲁迅南下广州,担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后来反革命政变,鲁迅积极营救参加活动的学生,但是因为没有成果,从而愤然辞职。经过此事,鲁迅的观念又有了新的变化,思想再次有了新的发展。
后来,鲁迅来到上海,彻底从事革命运动,作为发起人创办左翼作家联盟,主编《萌芽》、《前哨》等杂志期刊,同国民党政府的笔杆子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鲁迅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拥护者,和共产党人交往密切,他的文章如同一把把利箭,射入敌人的心头。
文章插图
对于中国的未来,鲁迅也是非常关心青年的成长,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非常大的心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鲁迅对自己一生的写照。而爱吃糖的鲁迅让我们感到了他作为普通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他虽然厌恶这个麻木不仁的社会,但是依然对新生活充满向往。
- 年少只爱林黛玉,中年方懂宝钗难
- 鲁迅之母鲁瑞:年少读书放足,中年亡夫育子,一人撑起没落家庭
- 年少只爱左宗棠,中年方懂曾国藩
- 王阳明人到中年要远离这三种人,否则会一事无成!
- 沈从文中年割腕的背后:和不爱自己的人结婚,将一生过成了寂寞
- 人到中年读杜牧晚年的诗,短短4句写尽一生的心态转变,太豁达了
- 人到中年该读的一首诗,杜牧感叹岁月,说尽内心悲苦,极为巧妙
- 苏洵一首经典诗作,中年发奋,勤能补拙终于大器晚成,激励世人
- 苏东坡40岁一首诗:开篇引人入胜,中年人的写照,读完感慨不已
- 中年再读《红楼梦》,李纨的性格与结局,或许对我们更有可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