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文化:清朝女子服饰看上去为何臃肿又肥宽,毫无美感?( 二 )


清朝男子女子的服饰有何区别?
清朝替代明朝执政后,其主要是统治者是满族,该少数满族以前关外过惯了游牧生活,经常在马背上战斗,所以练就一身骑马本领,在服装上也尽量设计的便于骑马,所以就有开衩的说法。
满族文化:清朝女子服饰看上去为何臃肿又肥宽,毫无美感?
文章插图
按照我国服饰发展史,清朝对传统服装的改动确实比较大,属于中国传统服装历史上的一大变革。所有当时天下人主要以满服为主,其充分融入许多游牧民族元素,加上清朝皇帝一入关就推行“留辫不留头”、“改冠易服”等强迫型律法,使得汉人不得不从。
所有历代沿袭下来的,汉服冠带、宽袖大袍,轻纱束腰等服饰文化统统被律令更改,从而变成以穿满族旗装为主。另外旗装的制作也很节约,取料成本低,裁缝简单不复杂,穿起来也干脆利落,虽然清朝以满族服饰替代的汉族服饰,但是其精神跟思想还是跟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较为吻合的。
满族文化:清朝女子服饰看上去为何臃肿又肥宽,毫无美感?
文章插图
清朝女子常穿服饰有:旗髻,指的是用两个把头或大拉翅构成的髻。文献《阅世编》有描述,称:“顺治年初,满族妇人辫发于额头前,中分朝后,缠发如汉装包头之制,加饰于上,京城效之,外省未也”,可见在顺治帝时期就有满族女子惯用旗髻了。而另一部历史古籍《旧京琐记》也有过描述:“旗下妇装,梳头为平髻,日一字头二日二把头”其实书中的“平髻”指的是把头发向头顶中分作为两绺,头部上方左右则梳成2平髻,在这两个髻中间横放一个大偏方等。后来发展到道光皇帝年间,满族妇人们就用双架插在发髻上,将头发梳成双角形状,称为“架子头”。
满族马褂:女子款的马褂主要是周身绣满纹彩,还采用花边镶入当装饰。其中分舒袖指袖子不能比手臂长。挽袖,则是袖子要手臂长。衣身分为肥瘦长短型,所以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穿着肥款的女款马褂。
满族衬衣:清朝女款的衬衣多为圆领款,其中分直身、平袖、右衽、捻襟跟无开气等,一般长衣会有5个纽扣,袖子有半宽袖、舒袖两款,而袖口一般有设计有饰袖头。这种服饰一般是妇人们的常见便服。
裙子:这种服饰一般是汉族妇人喜欢穿,而满族妇人的衣服大多宽而长,直接就成了连衣裙,无必要再穿裙子,她们平时除了穿朝裙外,就很少穿裙子。后来服饰文化发展到清朝晚期,满服跟汉服又融合到一个新阶段,所以妇人们汉服满服都交合着穿,此时常见的裙子有:凤尾裙、马面裙、鱼鳞裙、玉裙、红喜裙、月华裙等。
满族文化:清朝女子服饰看上去为何臃肿又肥宽,毫无美感?
文章插图
清朝的人们对衣冠服饰显得更为注重,它表现着一个人的地位身份,所以在这种封建制度的特殊环境下,对衣冠设计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朝廷在各阶层的衣饰管理上也相当的严格规范,从制作衣服所用的材质布料、颜色、花纹、图案、款样都有详细规格的制度并且跟礼仪制度充分结合,凡有违背者均要依照大清律法受到惩罚。
满族文化:清朝女子服饰看上去为何臃肿又肥宽,毫无美感?】如太后、皇后、贵妃、妃子的衣服制度都各有不同,皇后被册封的时候要穿朝服、朝褂、朝袍等,里里外外还要套许多衣饰,朝裙上绣有金丝寿字缎,下有石青色游龙缎等,一件套一件,穿脱起来都要宫女忙活很多时间。如此看来,清朝妇人的服饰如果不设计得宽松一点的话,那么就很难套穿更多衣服跟饰品,为此就总给人一种不美观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