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对联文化的喜爱一直是有增不减。对联,古时候又被称为楹联或者桃符,一般都是刻写在桃木之上,需要一定的雕刻技巧。后来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和普及,书写对联就变得更加简便,于是对联文化在传承上也更加的久远。
古人热爱对对联,很多文人墨客聚集在一起,一边喝酒吃肉,一边谈笑风生,除了听听小曲,这诗词歌赋也是少不了的。但是作诗的时间又太长,不管是五言还是七言,需要仔细思考一番,如果在场每个人都赋诗一首,花费的精力也是巨大的。
文章插图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联也就成为那些文人们最钟爱的一种文学形式了。对联和诗词类似,但是比诗词更加的短小精悍,通常一副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上联叫出句,下联叫对句。在对联的语法上,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押韵,上联有多少字,下联也要有多少字,而且动词要对动词,名词要对名词。
所以对一副好的对联并不容易,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联发展成很多的种类,比如拆字联、重字联、谐音联、数字联、偏旁部首联等等,其中对联还应用在各大场景之中,比如给老人祝寿写的寿联,亲朋好友结婚送上的喜联、新店开业写的行业联,还有我们过年贴的春联,都属于对联文化的一种。
【和珅出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妙对下联,堪称经典!】
文章插图
古人热爱对对联,现代人对对联文化也是情有独钟。很多网友看到某件事的时候文思泉涌,就会写上一副对联。但是现代人对对联,其实大多数充满诙谐调侃的意思,和古人的严谨度相比,还是差了一些火候。
比如清代的对联高手纪晓岚,就十分喜欢对对子,民间故事中也流传很多纪晓岚巧对下联化解尴尬的有趣故事。众所周知,乾隆很喜欢下江南,比如有一次,乾隆带着和珅和纪晓岚到一处小酒馆吃饭。
文章插图
当所有的菜摆上来之后,和珅刚好看到了桌子上有一盘五花肉,色泽鲜艳。和珅知道乾隆很喜欢文艺范的东西,为了给乾隆助兴,就对乾隆说:“臣有一上联,不知万岁爷有没有兴趣听一下?”
乾隆听说有对联要对,自然点头应允,于是和珅就出了一个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这副对联表明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却大有学问。首先这副对联是一副数字联,上联中分别用了“三四五”的连续数字,而且合情合理,本来五花肉就是三斤四两。其次这副对联又是应景而出,是看到了五花肉才想的对联,这种即兴应对的对联,其实很有难度。
文章插图
乾隆听到这副上联开始苦思冥想,但是一直没有想到合适的下联,于是就把头转向了纪晓岚。纪晓岚当然明白乾隆的心意,这是让他对下联呢。纪晓岚一看机会来了,顺口就说出了下联:“五两六钱七把葱”。
文章插图
纪晓岚的下联对仗十分工整,上联有“三四五”,下联对“五六七”,而且即兴应对,足以证明纪晓岚的敏捷程度。乾隆听到纪晓岚的下联,于是就问:“你的下联倒也工整,却少了一些常识,谁家的葱卖五两六钱这么贵?”
要知道在清朝时期,一两银子可以买很多东西,而一捆葱就要五两六钱,未免也太夸张。纪晓岚听到乾隆的质疑,马上说:“万岁爷,您还真别说,咱们的御膳房葱就是这么贵!”
- 工头出上联,“干不出头终是工”,工人兄弟对的下联很狂妄
- 上联“竹本无心,奈何节外生枝”,下联看了想流泪
- 穷秀才出上联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寡妇下联一出,秀才逃了
- 新娘出一上联“夜袭娘子关,美人受惊”,下联真是太经典了
- 王家出上联王诩、王翦、王力宏,刘家下联一出,瞬间秒杀王家!
- 刘姓家族出一上联“刘邦、刘备、刘德华”,其他家族霸气回复
- 千古绝对!上联“鱼肥果熟入我肚”,下联堪称经典!
- 上联天若有情天亦老,难倒众人!酒鬼随口对出下联,成千古绝对
- 千古绝对!上联:“丫头啃鸭头,头头是道”,下联太经典了
- 妇人出上联:人欢马叫高歌猛进,农夫对出下联后,她笑而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