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
这是鲁迅先生对《儒林外史》的评价,而该书也算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讽刺小说,更是中国小说史上少有的几部出类拔萃的巨制之一。
而文学作品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的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王朝都高度的重视文学作品。许多突出的朝代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名著,这些文字不仅记载了古人社会生活的点滴,也能让今人窥测到前辈的思想和时代背景。
在新中国前,六大名著的说法耳熟能详,可是在建国之后,人们知道更多的则是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而《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却不再出现,两部著作被有意的忽略,其中有哪些典故,又有什么深刻内涵呢?
文章插图
答案是,如今在传播领域讲求正能量,给人们正确的教育,带来积极性,一些作品中不符合时代特征的自然不应该大肆传播。
而这两本书一本刻画了官场黑暗,另一本则是怪力乱神,自从唯物主义被提升到核心高度后,作品就失去了市场,更多的是在影视作品中被引用。
一,儒林外史
【建国后,为什么要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删掉的这两本家喻户晓 】书成于清代中期,是本长篇小说,一经出现,立即在读书人中竞相传。传播到了嘉庆八年出现了刻印版,全书的核心可以概括为
功名利禄
四个字。
然而,在漫长的封建和专制时期,儒学思想被历代统治者高度强调,读书人都是儒生,在面对科举和吏治时表现出的虚伪造作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作者吴敬梓妙笔生花,对人物性格的张力把握运用自如,书中大多采用讽刺的手法,让人读后忍俊不禁。
文章插图
虽然成书较晚,但是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甚至被影印成多国文字出版。书中的时代背景跨度达到将近200年,从元末明初一直写到万历四十四年,借用一个朝代的兴衰看透这些追逐着功名利禄的学子们。
书中刻画了许多活灵活现的人物,在文字狱颇为兴盛的乾隆一朝,出现儒林外史这样的佳作实属不易,作者写作手法高超,把在清朝发生的科举和官场弊病代换到了明朝。
那时正值乾康盛世的末期,资本主义开始在中国出现,而与此同时,腐败的封建礼教时时刻刻的束缚着人心,这些十指不沾泥的学子为了考八股,为了光宗耀祖,在名利场中充分的展现了虚伪和丑恶。
有许多故事耳熟能详,例如范进中举就曾入选中学课本,变成家喻户晓的古代故事。
话说那范进,是一个无用之人,到了50多岁仍然频繁光顾考场,却连个秀才也考不中。家中贫困潦倒,后来他碰到了自己的伯乐,双方惺惺相惜,在对方的提携之下,范进成为举人,后来因为喜极而泣,竟无法把握自己,疯掉了,上演了一场活生生的八股悲剧。
文章插图
自从辛亥革命后,王朝就走入了末日,现代教育引入中国已经超过百年,八股文章也正式走入了历史。
可是书中某些深刻的隐喻仍然反复被人们借用,自然就不符合当下强调的价值观念,所以,自然会被删除!我们再来看看《聊斋志异》为何被删除!
二,聊斋志异
人们对聊斋如雷贯耳大多是因为90年代的同名电视剧。但实际上,聊斋志异是一本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同样书成于清朝,由491个短篇小故事构成。
有意思的是,许多故事当中都强调了爱情主题。尤其是和花妖,狐妖间的跨界恋更是远超当时人们的接受范围,被认为是作者借用文字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聊斋志异给后期港台影视作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可一个出生于正统书香门第的读书人不好好考取科举,为什么要写这么多怪力乱神的小故事呢?更何况在文字收紧的清朝,读书人的思想本身就被禁锢得很严,蒲松龄又怎么会脑子开窍,花去大量的时间搜集这么多鬼怪故事?
- 红楼梦里,贾琏为什么老喜欢地位低下的女人这样分析你可赞同
- 封神榜三位圣人的实力那个最强,为什么元始天尊成为最后的赢家?
- 西游记,为什么孙悟空早就知道,他已经飞出了如来佛祖的手掌心
- 孙悟空为什么那么强原因是有两大神通,只是很少使用
- “为什么没人收孙悟空当坐骑?”哈哈哈怕被毛扎可还行?
- 天蓬元帅掌管8万水兵,为什么配不上一个嫦娥?
- 李白为什么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 曹植为什么会怀才不遇?才高八斗的确不假,醉酒误事也是真
- 寇准作为一代名相,为什么结局却这么凄凉
- 为什么一定要读《地藏经》四位高僧大德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