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八十三:吕本中

作者按:
一座城市因为一些历史精英的活动而变得生动和浪漫,因为某些名人而彰显和扬名。历史名人用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创作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一个地域、一座城市。
洛阳是一座从来就不缺少名人的城市,自夏代建都洛阳开始,在漫漫几千年的历史长廊中,洛阳曾出现过无数的杰出人物,他们或引领了历史的方向,或渲染了历史的色彩,或点缀了历史的天空,他们的爱恨悲欢都交织在这片河洛沃土之上。
我们以历史时期为线索,选取了洛阳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百位著名人物,他们有功高盖世的政治领袖,真知灼见的思想巨擘,有勇有谋的传奇英雄,妙笔生花的文坛泰斗,匠心独运的艺术大师,铸造科技辉煌的科学精英……时间跨度从商代到近代,描述了三千多年洛阳的历史进程。我们将他们人生旅途中与洛阳关系密切的部分加以展开叙述,或写他们在洛阳期间的生活、工作、奋斗历程,或写他们对洛阳的各种贡献,或写洛阳对他们思想、事业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这些故事或波澜壮阔,或细语浅唱,或幽默风趣,或令人回味,读者了解这些人物,就基本掌握了洛阳历史的人物精华。
洛阳是一座文化名城。历史名人在此聚首并演绎其精彩人生,塑造了洛阳在世界城市之林的文化气质,彰显了洛阳这座城市的人文辉煌!今天推出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八十三:吕本中
吕本中
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八十三:吕本中
文章插图
吕本中,宋代诗人、词人、道学家,原名大中,字居仁,宋时河南洛阳人,出生于1084年,是吕公著曾孙、吕好问的儿子。吕本中自幼聪慧,见多识广,年龄稍大时,与程颐的学生杨时、游酢(zuò)等一起学习,研究学问,在与别人的见解有矛盾时,不随声附和。
因为吕公著的后代向宋徽宗表恩,授予吕本中承务郎的官职。1125年为枢密院编修官。后迁职方员外郎。1136年,破例赐进士出身。1139年,升为中书舍人,兼侍讲,权直学士院。
吕本中在南宋朝中为官时,屡次向宋高宗进陈恢复大计,分析形势。1137年,皇帝到建康,现在的南京市,吕本中上奏折劝朝廷“在当务之急,先恢复国家的元气,选拔人才,体恤百姓,讲明法度,执法严明,广开言路,让人人讲出真话。然后训练兵丁,挑选领兵元帅;在长江上游增加兵力,防守淮河沿线,让江南稳固,寻找敌人的空隙,一举可以打败敌人。”见解精到,由此遭到朝中主和派的忌惮。金人派使者前往求和,吕本中反对奴颜婢膝地献媚金人,当主管人员商量怎么招待前来“通和”的金使时,他说:“金国的使者前来,我方正应该示以俭约,客馆的供给如果过于丰厚,一心讨好,只是适以让他们更觉得我方可欺,会坚定金人侵略的野心。何况外交的成败大计,并不在于我们能不能讨得对方的欢心,重要的是在于我方治政的得失,兵力财力的强弱。希望下诏命令主管接待的官员,只要食物不少就可以了。”
吕本中与秦桧在北宋时曾同为郎官,关系不错。到了南宋,政见的分歧、吕本中本人的刚正不阿,都使秦桧产生了嫌恶不满的情绪。秦桧做宰相时,想要用自己人,吕本中直接封还名册不许,哪怕秦桧半强迫半劝诱的要他听命,他也不肯卖这个面子。主战派的赵鼎与吕本中关系较好,赵鼎升为仆射之职,吕本中替朝廷起草任命的制令,里面有讽刺和议论权臣的话,秦桧见后大怒,向宋高宗说:“吕本中是受赵鼎指使这样说,他们巴望着和议不成,打下伏笔,将来好借此脱身。”高宗正一意求和,于是让御史弹劾吕本中,罢了他的官,让他在太和观。
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八十三:吕本中
文章插图
吕本中年少时在洛阳潇洒自得,过着诗酒风流的生活,效法陈师道、黄庭坚,诗风轻松流美。二十岁左右戏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使“江西派”定名,虽然未把自己列入其中,但后人多视其为“江西派”。后期推崇李白、苏轼,继承和发展了江西诗派的风格,诗风婉丽、明畅、灵活。吕本中的词“工稳清润”,多为小令,题材偏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主要写离愁别恨,风花雪月,村色野景,词风新奇清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吕本中的生平经历了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目睹了宋政权不抵抗政策及中原沦陷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秦桧的诬陷,弃国离家的苦痛,羁旅行役的劳累与对炎凉世态的感受,生活的剧烈转变,使得吕本中内心痛苦。往日生活在洛阳的情景也时常浮现在他的脑海。那一年春天,独坐窗前,他仿佛看到了故土洛阳的春天,一位女子正伫立窗前,犹如他思念故土洛阳一般思念着自己的爱人。他在《渔家傲》中说:“小院悠悠春未远,牡丹昨夜开犹残。珍重使君帘尽卷,风欲转,绿阴掩映栏干晚。”此时此刻,身处异地,遥想洛阳,春天刚刚过去,牡丹也才开始开放。对使君的敬虔,爱惜与尊重,她再也没有与他人往来。“记得旧时清夜短,洛阳芳讯时相伴。一朵姚黄松髻满,情未展,新来衰病无人管。”曾记得往日的夜晚总是过得很快,洛阳牡丹花开放的消息时时相伴,只是对当初花费重金买来的姚黄还充满着情,而现在却没人理会了。吕本中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内心远离故土的忧闷。吕本中在南渡之后,主要创作了悲慨时事与渴望收复中原故土的作品,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浓郁情感,语意深沉,诗风也更为浑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