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戏腔装点了江南水乡( 二 )


在锡剧进校园工作中,江阴市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精心编排了适合中小学生的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戏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锡剧的审美与教育功能。“锡剧将美以艺术浸染而不是说教的方式,润物无声地化在了孩子们的骨子里。”在马祥文的班主任陆燕华看来,锡剧教育将孩子们尚美的天性释放无遗,学练锡剧更是磨砺了孩子们的意志力。
多方聚力,锡剧入校
十年辛苦不寻常。2010年锡剧进校园工作开启之初,学校普遍面临着没有教材、缺少专业教师、管理不便、家长不理解等种种难题。
“家长普遍认为锡剧是老年人的专利,现在谁还会听老掉牙的锡剧?学校老师认识也不够统一,觉得学锡剧耽误语数英,支持度不高。”自2013年长寿实验小学开办“小锡班”开始,冯敏就负责分管该班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她发现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和班级,集中授课容易和原班级教育冲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畏难、焦虑等情绪。随后,学校开展了教学模式改革,加大力度集中办班,优化师资配备,确保生源质量,组建“预备小锡班”,对家长做好宣传沟通工作。剧团、学校、家长齐心协力,长寿实验小学“小锡班”走出了一个个优秀的锡剧苗子。
针对没有教材的问题,江阴市教育局与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联合编写了新唱词,并邀请锡剧专家分学段编印了《江阴市中小学锡剧进课堂实验教材》,全市中小学生人手一册。针对缺少专业老师的问题,江阴市采取定向委培“订单式”模式,聘请江苏省锡剧团、无锡市锡剧院、江阴锡剧团和华西青年特色艺术团的50多名专业锡剧演员常年担任“小锡班”艺术指导。每年组织全市音乐老师进行锡剧基本唱腔、形体表演动作的专题培训。
经过多年摸索,如今,江阴已形成了覆盖完整、层次清晰、上下贯通的锡剧教育教学体系。程政表示,“在推进锡剧进校园工作中,宣传部牵头负责,教育、财政、文体广旅和各镇街园区、各学校主动参与,周密组织,建章立制,形成了传承锡剧艺术的合力。”
一个学锡剧的孩子,能带动一家人都成为锡剧的观众,家家户户赏锡剧,使整座城市锡韵流芳。十年来,江阴市20所学校“小锡班”走进街道、社区、敬老院公益演出250场次,10次走上央视大舞台,共举行24场教学质量现场推进会,10场艺术展演,8场精品节目汇报演出。月城实验小学姜佳晨等5人获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160余人获得省市级以上比赛各类奖项。传统锡剧艺术在悠扬童声中绽放光彩,成为江阴市一张鲜明的文化名片。
“目前,江阴正在探索推进‘书法进校园’‘二胡进校园’,与专业院团合作编写专门教材、培训专业教师,以财政经费、社会资金、家庭支持筑牢保障机制,围绕‘进’的思路理念,将根植于江阴历史文化中的传统艺术推进校园,发扬光大。”江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薛建国说。(采访人员 苏雁 通讯员 吴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