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文:夕又(读史专栏作者)
现代人提到朱熹,很多人的印象是,他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主张,是封建礼教的缔造者,是古代礼法制度残害女子的罪魁。
除了''古代女子最大公敌''这一称呼之外,还有人说他是''思想集大成的伪君子''和''虚伪好色的道德家''。
然而,很多人可能忘了,朱熹是自宋以来,最有学问的人之一,他的著作是元明清三代官方指定的科举考试教材;他被后世尊称为''朱子'',和孔、孟等儒家先辈人物比肩,他的学说到现在还在影响着中国人民;他的学术思想早早就传播到外海,在东南亚甚至一些西方国家都有广泛传播。
那,这样一位学者,又是怎样被异化的呢?
恐怕首先就要归罪于现代人对于''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两种思想的诸多误读。
''存天理,灭人欲''源自于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本意是克制人们过分的贪欲,为人处世要遵从''礼''''德''等秩序。
孟子也说过''养心莫善于寡欲''。
朱熹只不过把这种思想进一步做了详细解读,他认为“饥而思食”“寒而思衣”都是天理,但一味追求华服美食,为物欲所昏,就是人欲;
又说“一人之心,合道理底是天理,徇情欲底是人欲。”“天理人欲,同行异情。循理而公于天下者,圣贤之所以尽其性也;纵欲而私于一己者,众人之所以灭其天也。”
很显然,他说的这些“天理”“人欲”主要还是针对于君子、士大夫阶层的,根本就不是专门针对女子所谓贞洁的。
他对于“天理”“人欲”的区分,主要还是看是“公于天下”还是“私于一己”,这和传统儒家把''道德''作为对君子的第一要求,和''天下为公''的思想都是一致的。
就是说,如果遵循天理和公道做事,就是圣贤;如果放纵私欲,令百姓遭殃,最后也会自食恶果。
现代手握公权力的人,被要求做''人民的公仆'',要求''把权力关在笼子里'',这一点和朱熹的思想其实是殊途同归。不过,儒家主要是靠''德''要求大家自我约束,现代的人们除了''德''外,还有严格的律法来要求大家,不能放纵私欲。
文章插图
朱熹为官期间,曾多次上疏宋孝宗,阐述''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劝谏皇帝能以公心、善心''制天下之事'',并提出如果以皇帝为主的权贵阶层,皆能摒弃私念、怀''公理''之心为政,必能''圣心洞然,中外融切,无一豪之私欲得以介乎其间,而天下之事将惟陛下之所欲为,无不如志矣。''
就是说,如果所有事情都能按照''礼''和''德''来处理,各个政府机构都能秉公心为政,那么必将天下太平,国家就能长治久安,皇帝也不会再有烦恼。
这一观点,现在看来是过于理想化了,但对于朱熹来说,却源于他自己为天下着想的济世情怀。他希望推行公平、公正的天理,人人能遵从天理,克制私心,从而实现天下太平、百姓安居。这绝对没有什么灭绝人性,压制人情的意思。
同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件事,也是主要针对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都知道自南宋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既然如此,朱熹如果只是紧盯着妇女的言行,以及所谓的贞操来做学问,又怎能成为一等一的思想大师?
节,男子的名节也!
直到现在,那些做了叛徒的人,我们仍称之为''变节''。''宋末三杰''之首的文天祥,以一身浩然正气、凛凛傲骨''留取丹心照汗青''。后人评价他,无不赞其面对威逼利诱时的忠义大''节''。
于谦说他:''孤忠大节,万古攸传。载瞻遗像,清风凛然。''
陈循说他:''天祥孤忠大节为宋臣……枋得仗节死义为天祥亚。''
韩雍说他:''今斯集也,传之天下后世之人,争先快睹,皆知是君之大义,守身之大节,不宜以成败利钝而少变。''
- 四个科学史上被认为荒谬的理论,现在都被认为是对的
- 杜甫的这首骂人诗频频被选入教材,却总被认为是夸人的诗
- 张无忌最爱的5个女人,按照用情程度如何排名?我认为是以下5点
- 宋代最杰出的宰相是谁?
- 《倚天屠龙记》神秘的黄衫女,为什么被认为是杨过和郭芙的后代
- 教科书明明写着是“粉身碎骨”,为什么诗词大会认为是错的
- 近代史|“晚清四大冤案”之一的刺马案,始作俑者到底是谁?一定有大人物
- 为什么交流中用点古诗词,会被认为是炫耀被人讨厌呢?
- 《封神演义》中最悲催的人,却被世人认为是最强祸水,误会千年!
- 神话故事中“阎王”是谁?民间传说有这四个人,你认为是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