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儿科医生有多了不起,看看编剧怎么说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杨偲婷
电视剧《了不起的儿科医生》 , 作为国产影视剧里罕见的聚焦儿科医生群体的作品 , 在播出期间获得颇多关注 。 两位编剧翁海鑫和王欢是一对夫妻 , 因为几年前带着两个孩子求医问药的经历 , 萌生了写一部关于儿科医生的电视剧的想法 。
据翁海鑫介绍 , 家里老大小时候得了肾盂肾炎 , 病得挺厉害 , 前后延续三个月 , 孩子连走路都是在医院的门诊大厅学会的 。 而老二呢 , 出生25天就做了个手术 。 “在那个过程当中 , 孩子生病煎熬 , 我们家长心里更煎熬 。 ”这个“煎熬”的过程让他俩毕生难忘 。 而在这个过程中 , 他们接触了很多儿科医生 , “会感觉他们特别不容易” 。
翁海鑫说道 , 儿科的第一个俗称是“哑科” , 因为小朋友很难准确说出自己身上哪里不舒服 , 所以造成医生难确诊;第二个俗称叫“祖宗科” , 因为医生面对的不止是一个孩子 , 还有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 生病的孩子是一个家庭关注的中心 。 所以儿科医生们工作中压力极大 。 再加上儿科治疗的特殊性 , 让这份工作更添难度:“像小孩子动手术 , 对比大人动手术 , 难度是呈几何倍数增长 , 因为小朋友的器官都比大人小 , 排列比大人紧密 , 不是说孩子身高是成人的一半 , 他的手术难度就是增加一倍 , 不是的 , 那是几何倍数增加 。 所以他们一场手术八九个小时、十几个小时特别正常 。 ”
【医生|儿科医生有多了不起,看看编剧怎么说】而在压力极大的工作环境中 , 儿科医生保持着他们的专业精神和医者情怀 , 也让翁海鑫夫妇佩服 。 “我认识一个沈主任 , 他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医生 , 感染科的副主任 , 说他自己当年就是被儿科医生救助过的 , 所以他很小的时候就发过一个誓言:要当儿科医生 。 说实话 , 没有情怀的支持 , 他是不可能成为儿科医生的 。 而且他跟我说 , 他的老婆是医学方面的科研工作者 , 他说如果我收红包 , 我老婆会看不起我 , 要不我们俩为什么会在一起呢?”翁海鑫感叹 , “他那种人格真的是打动我 。 ”
医生|儿科医生有多了不起,看看编剧怎么说文章插图
在写《了不起的儿科医生》的剧本时 , 越是了解儿科医生这个职业 , 翁海鑫越是觉得触目惊心 。 从1999年起 , 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停止招收儿科本科专业 , 再加上儿科医生工作压力大、收入低等原因 , 愿意从事儿科的医学生越来越少 , 十几年间 , 儿科医生的缺口不断扩大 , 再加上这两年二胎放开 , 就导致儿科医生紧缺状况雪上加霜 。 “上海还不错 , 有三甲专门的儿科综合性医院 , 但很多地方可能当地医院里面只有一个儿科 , 儿科的医生可能都是综合性的医生 , 医生才一两个 , 如果一旦这俩医生请假 , 都没有医生给孩子看病了 。 ”
“所以我们看到这些 , 就感受到了责任感 , 希望能通过文艺作品 , 把这些现状和这份‘不易’也传达给观众 。 ”
医生|儿科医生有多了不起,看看编剧怎么说文章插图
《了不起的儿科医生》剧照
【对话】
澎湃新闻:能否先聊聊《了不起的儿科医生》的剧本创作过程?
翁海鑫:2015年开始剧本创作 , 差不多三年多的时间 。 一开始是跟制片人一起去做这个项目 , 通过个人联系医生 , 进行个人化的采访 。
其实一开始 , 我们也不太了解儿科的分类之类的专业信息 , 所以创作的儿科医生是全科医生的形象 , 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 。
后来我们制片人觉得 , 这个项目必须要更严谨 , 就联系到国家卫建委 。 我们这个项目 , 在国家卫建委的帮助和指导之下开始了创作 , 从那个时候开始有很多专家介入 , 进入了全中国第一家儿童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去进行采访 。 剧本就进行了一个颠覆性的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