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汗病案一例


黄汗病案一例文章插图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云“黄汗之为病 , 两胫自冷 。 假令发热 , 此属历节 。 食已汗出 , 又身常暮盗汗出者 , 此劳气也;若汗出已 , 反发热者 , 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 , 必生恶疮 。 若身重 , 汗出已辄轻者 , 久久身必瞤 , 瞤即胸中痛 , 又从腰以上汗出 , 下无汗 , 腰髋弛痛 , 如有物在皮中状 , 剧则不能食 , 身疼重 , 烦躁 , 小便不利 , 此为黄汗 , 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 ”
黄汗病案一例
该患者是在我科住院期间 , 由其不经意之间诉其有黄汗之苦而进行诊治 , 一方面黄汗病例少见;另一方面 , 因辨治效果满意 , 故予以整理与同道共同学习交流 。
女 , 79岁 , 因“四肢多关节疼痛”于9月3日收入院 , 入院第二天查房时患者诉自2002年以来双侧腋下出汗 , 呈黄色 , 因不影响日常生活 , 故一直诊治其他疾病时未告知医生 。 由于其汗味臭 , 患者及家属不堪其苦 , 平时所换洗内衣要洗两次方能除去臭味 , 每天换一次内衣 。 为解决其内心困苦 , 决定先诊治患者“黄汗” 。
详细询问病史 , 刻下症见:腋下出汗 , 夜间凌晨2-3点时出汗明显 , 色黄如柏汁 , 内衣染色 , 其味臭 , 畏寒 , 双下肢胫骨前轻度浮肿 , 口干不欲饮 , 时感心悸胸闷 , 胃脘胀闷不适 , 睡眠差 , 饮食正常 , 大小便正常 , 舌淡苔白腻 , 脉弦 。
予以处方:黄芪、桂枝、白芍、防风、麦冬、五味子、太子参、羌活、独活15g、茯苓、白术15、生龙骨、生牡蛎、炒酸枣仁、干姜、浮小麦、甘草 , 3剂煎9袋内服 。
服完3剂后怕冷、汗出减少 , 患者喜出望外 。 9月11日二诊去干姜 , 浮小麦减至30g , 再进3剂后 , 患者汗出明显减少 , 颜色已恢复正常 , 诸症好转;9月14日三诊继开3剂巩固治疗 。
【黄汗病案一例】11月份电话随访告知汗出正常 。
按语:
黄汗当属“汗证” , 汗证病机多认为为阴阳失调 , 腠理不固 , 汗液排泄失常 。 故察色按脉 , 先别阴阳 。 该患者出汗、畏寒、肢体关节疼痛、双下肢胫骨前轻度浮肿 , 舌淡苔白腻 , 病机考虑为营卫失调 , 阳虚湿蕴 。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云“黄汗之为病 , 两胫自冷 。 假令发热 , 此属历节 。 食已汗出 , 又身常暮盗汗出者 , 此劳气也;若汗出已 , 反发热者 , 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 , 必生恶疮 。 若身重 , 汗出已辄轻者 , 久久身必瞤 , 瞤即胸中痛 , 又从腰以上必汗出 , 下无汗 , 腰髋弛痛 , 如有物在皮中状 , 剧则不能食 , 身疼重 , 烦躁 , 小便不利 , 此为黄汗 , 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 ”再加上患者汗出日久 , 有伤阴耗气之故 , 故选桂枝加黄芪汤合玉屏风散合生脉散 。 阳气亏虚 , 水湿内停 , 则心悸、胃脘胀闷;阳不入阴 , 眠差少寐 , 干姜、茯苓、白术以温化水饮;生龙牡潜阳入阴 , 阴平阳秘 , 睡眠乃安;佐炒酸枣仁养心安神;配羌活、独活兼以除湿痹而升清阳;再加浮小麦敛汗止汗 , 非重剂无效 。 标本兼顾 , 疗效确切 。
每日一文 , 陪伴中医人成长
请关注公众号 药之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