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姓氏现今已完全消失。如根据《唐宋州录事参军尔朱旻墓志》可知,尔朱氏原为古代匈奴族后裔,发迹于北魏,在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时,把持朝政的权臣尔朱氏一族为避祸保命,子孙省文简改为单姓朱氏、尔氏,后逐渐与汉族融合。这方墓志表明,“尔朱”这一姓氏至迟在唐朝还存在。
历史上由于民族政策、民族融合及其他原因,产生了改变姓氏的文化现象。
有的是因少数民族汉化而改姓,如《北魏襄威将军元斌墓志》:“君讳斌,字道宝,河南洛阳人,恭宗景穆皇帝之曾孙。”这方墓志中的元氏,就是由北魏鲜卑族的“拓跋氏”所改。也有将汉姓改为少数民族姓氏的,如《大周柱国谯国公夫人故步六孤氏墓志》:“夫人讳须蜜多,本姓陆,吴郡吴人也。”显而易见,这方墓志中的“步六孤氏”,就是由汉姓陆氏所改。无论是少数民族姓氏汉化还是汉姓少数民族化,都丰富了中国的姓氏,而姓氏在这里也成了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证据。
有的由复姓改为单姓。如《隋梁安郡守侯肇墓志》:“君讳肇,字永先,上谷人。沛国夏侯婴之胤。”这方墓志表明,复姓“夏侯”是侯姓的一个新的来源,值得现今侯氏人及从事侯氏研究的学者进一步考察和研究。
有的因其他原因而改姓。被明太祖誉为“天下奇男子”的元末著名将领王保保,出生于河南光州固始县,因镇压红巾军起家,累封为河南王、中书左丞相,并被元顺帝赐名为扩廓帖木儿。《明史·扩廓帖木儿传》载:“扩廓帖木儿,沈丘人,本姓王,小字保保,元平章察罕帖木儿甥也。察罕养为子,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但洛阳出土的《元太尉赛因赤大忽墓志》却记载:“公讳赛因赤大忽,系出蒙古伯也台氏,其先从世祖皇帝平河南,因留光州固始县,遂定居焉……子三人,长扩廓铁穆迩,生而敏悟,才器异常。幼多疾,忠襄(即察罕帖木儿)以母舅氏,视之如己子,遂养于家。”这方墓志表明,《明史·扩廓帖木儿传》记载有误,扩廓帖木儿是王保保的原名而非赐名;他并非是生活于河南的汉族,而是源自塞北的蒙古族;他也不姓王,而是姓蒙古族的伯也台氏。
历史上还有因误写而无奈改姓的情况,如《明河南卫百户王俊墓志》:“本杨姓,系出陕右高陵。祖忠,正统中从戎沙漠有功,进百户秩。纪功者误以杨为王,遂曰之。”这方墓主本姓杨,因为记录军功的小吏笔误,将其错书为“王”,不得已只能将错就错,易为王姓。此例揭示了姓氏演变的极为罕见的现象,值得留意。
姓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是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姓氏文化学术研究,挖掘和整理姓氏文化资源,应重视出土墓志的重要史料价值。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29日第2079期 作者:王东峰
【墓志与姓氏文化】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 玩石头就要做赏石文化的传播者,可一些人却成了奇石的封存者
-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 历史文化专家潜心40年编撰千年古灵渠研究手稿发布
- 梁思成与鉴真纪念堂
- 迁安发布暂停公共文化服务的通知
- 架子床是最科学的床,其体现了古代文化与古人的智慧
- 揭秘三星堆 为何有人称其不属于中华文化
- 配色解读:艺术家邓建勋 x Dunk Low合作—中国饮食文化特色配色
- 科普:中国“姓氏”分布图,快来看看你的“根”在哪!
- 同仁嘛呢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