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曾说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过人的才华容易遭人嫉恨,显眼的财富的也容易被人贪恋。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太过突出的事物永远会给人们带来风波。那让人无比熟悉的传世之宝“和氏璧”,正是这样一个带来波折的存在。
文章插图
从初次接触课本的时候开始,“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就已经让人耳熟能详了。在战国时期那个动乱频发的年代,任何一个细小事件都可能导致对峙诸侯们的战火。当时,语文老师向我们着重介绍了蔺相如的勇敢与才智,也让他成为了被很多人崇拜的名人。但其实,这个典故的后续还有这一段非常复杂的故事。
公元前281年,赵惠文王偶然间获得了珍贵的和氏璧。据《韩非子》记载,这是一位叫卞和的楚国杰出玉匠发现的稀世美玉,几经波折才获得了楚文王的肯定。只不过随着战乱的出现,春秋末期它从楚王手中流失了,直至这时才在赵国重现天日。
文章插图
而在这个诸侯并立的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可谓是当时最强势的两大巨头。二者互相牵制,又都对彼此忌惮不已。当听到赵王拥有和氏璧的时候,秦昭襄王顿时就动了心,提出用15成交换的建议。但懦弱的赵惠文王担心此去受骗,群臣无解,直到蔺相如被推举出来才终于有了解决办法。
这位名不见经传的门客蔺相如,是一位拥有大智大勇的谋士。面对手足无措的赵王,他毫不犹豫地揽下了重任。当他站在秦王面前的时候,尽管身边重兵环绕,但他丝毫不惧。先是以强硬至极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于交易的坚持,以死相挟吓住了对方。再用极其精妙的言辞编织了一个脱身的借口,顺利地带回了和氏璧。
【语文老师为何不告诉你,完璧归赵的后续?专家:代价实在太惨重】
文章插图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完璧归赵”故事,在《史记》中更是对蔺相如的智勇大力赞赏。在这次突发事件之后,他更是被赵王视若上宾,官至士大夫,在后半生都用自己的才华为赵国付出。后续更是和大将廉颇上演了一出“将相和”的佳话,彼此通力合作,让赵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势不可当。
但是,这真的只是“完璧归赵”故事的全部结局吗?显然并不是。首先,据《战国策》记载,秦昭襄王绝对是一位出色的君主。面对自己一统天下最大的劲敌,他的心中只会想办法去除掉他们。而之所以面对蔺相如他选择了服软,主要还是因为不想过早与赵国开战,毕竟四周还有很多诸侯们虎视眈眈呢。
文章插图
不过毋庸置疑的是,秦国为自己的出兵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借口。于是在经过一阵准备后,公元前280年秦昭襄王派名将白起率军直奔赵国。据《史记》记载,这一战力赵军战死2万余人,损失了代郡,专家直言代价实在太过惨重。
文章插图
借着这次让大敌吃亏的机会,秦国也趁机大肆扩张自己的势力。再加上赵王的换代,面对长平之战如此关键的战役弃用廉颇,终究导致了赵国没落。综合来看,完璧归赵带来的后续实在代价太大了,这也是当时语文老师为什么对我们闭口不提的原因了。
- 现在学书法专业的学生,有前途吗?老师有话说
-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原因是背不动
- 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 中学部精品课程巡礼之张丽芳老师墨韵飘香
- 美术生“大神”的3幅作品简直以假乱真,老师竖起大拇指
- 张三丰的经历很传奇,金庸为何不让他当主角因为写了就会有漏洞
- 水浒中有四个懂教育的高手,鲁智深公孙胜史进的老师分列二到四位
- “宁娶寡妇,不娶生妻”是何意?“生妻”指什么?为何不如寡妇?
- 男子画自画像,本以为颜值高会打满分,看到本人后,老师给了0分